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喜迎党代会】“数”说辉煌五年之社会服务

时间:2014-06-16 作者: 来源: 浏览:

[编者按]经学校党委2014年第一次会议决定,并报中共北京市委批准,我校拟定于6月中下旬召开中共北京农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五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紧紧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六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适时启动“更名大学”工程,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为了更好地反映五年来学校取得的显著成绩,本网特推出“数”说辉煌五年之系列报道。

【喜迎党代会】“数”说辉煌五年之社会服务

瞄准4方服务需求,为区域发展提供特色服务

五年来,学校面向政府、产业、涉农企业、公民科学素质提升4方需求,加强了从技术转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从面向政府职能部门到服务涉农企业、从服务中央部委到结合地方需求的社会服务基地建设,逐渐形成了从服务地方政府到服务产业、从服务涉农企业到服务公民科学素质,从提供政策咨询等“软服务”到提供技术支持等“硬服务”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特色社会服务体系。

学校结合政府需求,持续深入地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软科学服务政府决策,北京都市农业示范镇评价办公室和北京市菜篮子工程评价办公室设立在我校。承担完成了北京市“一城两区百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报告等重大委托课题。特别是学校主持研究形成的“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成果,被市委市政府纳入总体发展规划。

学校积极适应首都行业和产业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组织鼓励学校专家教授参加国家和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截至2014年,我校有2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6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其中1人担任叶用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6人担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学校结合涉农企业需求,与首农集团、顺鑫集团、大北农集团等160余家涉农企业深度合作,通过联合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培训技术人才、共同成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方式,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实现双赢。

学校教师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仅2013年,约有90余人次教师上镜或被采访,进一步拓展了服务社会的平台。

创建实施1种特色社会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建实施“政、产、学、研、推”特色社会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有效途径和机制,为一线基层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使农业人才在农村落地,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切实解决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先后与北京市5个政府职能部门、2个管委会、4个区县、3大企业、4个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共落实种业开发、生态修复、乡村规划、政策(技术)咨询、产品研发等项目近500项。积极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1+1+X”、百村对接、大学生“村官”与教授专家对接等服务模式和平台建设工作,指导和帮助京郊800多个村镇完成发展规划编制。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开展政策、法规、技术、知识、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培训各类人员8万余人次。

加强推广教师队伍建设,聘任专职推广高级职务教师38人,科技推广成效明显

近5年来,学校累计聘任推广教授12人,推广副教授26人。推广教授队伍的不断充实,完善了“推广教授+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村官+试验示范基地”社会服务工作体系,对构建高校特色资源与政府职能政策有机结合的技术转移模式,为建设国家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要求的“一主多元”的推广服务体系和开展更有效的社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大批推广教授、副教授活跃在京郊科技推广的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搭建5类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水平

五年来,学校根据服务需求和特点,搭建了国家级社会服务基地、市级社会服务平台、产业联盟、教授工作站、校外科技示范基地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5类社会服务平台。即先后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等3个国家级社会服务基地,有效拓宽了社会服务层面与水平;搭建了市级大学科技园和市级农业综合服务实验站2个市级社会服务平台,借助大学科技园转化技术和品种100余项,培养培训人才20000多人次,借助实验站,转化技术成果30余项,服务和培养的科技骨干获得2014年度“五四”劳动奖章,成效显著;参加了首都农产品安全联盟、首都生物饲料产业联盟、生物种业联盟等3个产业联盟,依托产业联盟、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行业协会等转化了禽用保健型中兽药关键技术、微型农药残留速测仪、“天然洁蛋”的生产技术、规模化养殖小区粪污资源化关键技术、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等多余项重要成果;学校积极推进以教授为核心的教授工作站和校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设海棠、奶牛、板栗、青贮玉米、花卉等8个教授工作站,建成集科学研究、学生实习、成果转化为一体的134个校外科技示范基地,3个实习基地还被评为市级教学科研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力度。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