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高校青年教师下乡“帮村扶户” 陈家峪村栗树蘑绚烂绽放

时间:2012-09-18 作者:党委宣传部 学生记者沈圆圆/文 来源:农学院 浏览:
 

高校青年教师下乡“帮村扶户”   陈家峪村栗树蘑绚烂绽放

——北京农学院青年教师张国庆挂职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陈家峪村纪实

 

今年密云县不老屯镇陈家峪村5户种植栗树蘑的村民非常高兴,一扫去年种植失败的沮丧。“今年栗树蘑预计产量将达8千至1万斤,按照鲜蘑15元每市斤的市价,预计产值达12万至15万元。”刚进村口,几位正在晾晒栗树蘑的村民就笑逐颜开地告诉记者。

栗树蘑,学名灰树花,又名“栗菇”、“莲花菇”、“舞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珍贵菌种,对栽培设施要求较低,可以在林下利用简易棚种植,生产成本较低,适宜在地少林多的山区推广,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益,而且埋在树下的菌棒分解后还为树木提供丰富的营养,并且只要技术到位,转化率能达到50-70%,单株栗树蘑能达到20斤,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密云县不老屯镇陈家峪村栗树蘑项目是北京团市委“帮村扶户”活动重点项目,20125月至7月,团市委从北京农学院选派了专业对口、业务素质高的生物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张国庆博士赴村挂职指导村民栗蘑种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乡亲们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可不是一般的“技术员”,竟然是个“身怀绝技”的“蘑菇专家”。如今,丰收在望的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张国庆为“国庆老师”。

主动申请提前进村

“不能错过菌棒下土最佳时间”

今年4月,接到团市委的挂职锻炼的通知,张国庆老师不仅满口答应,还着急地问:“我能不能提前住到村子里去?不然,就要错过菌棒下地的最佳时间了。”

426日,刚下到村子里,收拾好基本生活用品,张国庆老师就忙开了,测量土壤温度、观测通风条件、向当地老百姓了解去年第一次种植情况等等。看着这个个子不高、身量不大的年轻小伙子,村民们谁也没想到他是毕业不久的博士后、大学里的青年教师,都以为“市里又派来一个技术员”。

针对陈家峪村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夜间冷风多的特点,张国庆连夜制定出适宜的种植方案。第二天张国庆便和乡亲们一起在刚刚发芽的栗树下为栗蘑挖畦、下棒、覆土。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张国庆指导村民推迟搭棚时间,而直接改用草席覆盖的方式,为刚刚下地的菌棒在夜间保温,两周后气温进一步回暖再给栗蘑搭建简易棚。由于栽培技术得当,5月15日第一朵栗蘑破土而出,较去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给一直抱着怀疑态度的村民打了一剂强心针。

 

村民不信科学法

“我就让蘑菇来‘说话’”

陈家峪村属于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的偏僻地区,上网、移动电话都得开车到十几公里之外的不老屯镇上去,村委会宿舍里由于海拔高没有自来水,每周洗一次澡都成为困难的事,张国庆说,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村民们最初对于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不信任”。

张国庆在指导村民种植栗树蘑的过程中,特别注意避开难懂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话向村民介绍种植技术,但在进村初期,有着多年果树和庄稼种植经验的个别村民,对于新来的“技术员”张国庆讲的诸多种植要领和注意事项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张国庆再三叮嘱村民,“蘑菇要‘养’,在蘑菇生长的前期需要每天喷洒一定的水雾保持其生长的湿度,少浇水或过多的浇水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和最终的产量。”有的村民则不听,认为一次多浇水可以省心省力。张国庆只好苦口婆心地劝大家。“看着有的村民不听劝,仍然按老办法浇水我是真着急,”张国庆说,“但是我也不能太急躁,劝阻不成,我就让蘑菇来‘说话’。”渐渐地,随着蘑菇的生长,村民们看出了不同浇水方法下蘑菇的长势有了明显的差别。按张国庆的方法管理的棚中蘑菇又大又多,每个棚都收获了三到四个十多斤的大蘑菇,而大水漫灌的棚里蘑菇都结成了小疙瘩。“这时我们都心服口服了,我们赶紧跑去问国庆老师,让他教我们补救的措施。”最初不听劝的村民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国庆老师也不生气,笑着耐心地跟我们讲解原因和技术要点。”

今年栗树蘑大丰收

“结束挂职我依然是陈家峪的‘技术员’

今年陈家峪村栗树蘑预计产量将达到产8千至1万斤,预计收入12万至15万元,“如果不是最初我们不听国庆老师的话,我们的产量一定会超过1万斤。”初步尝到丰收果实的村民们开始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对张国庆的话“言听计从”,种植方法上,张国庆怎么教,乡亲们就怎么做。在地里,张国庆走到哪儿,乡亲们就跟到哪儿。在陈家村的栗树林里,总能看到看到这样的一幕:张国庆半蹲在蘑菇棚边,仔细观察棚内的蘑菇,手上沾着露水,正和身边专注的村民讲着什么。乡亲们说:“国庆老师再待一些日子就走了,我们得抓紧时间向张老师‘取经’”。由于去年栗蘑栽培的结果不太理想,张国庆刚刚入驻陈家峪村的时候,村民们对今年栗蘑栽培普遍不看好,而三个月之后,村民们在喜获丰收的同时,已经开始张罗为明年栗蘑种植选择适宜的地块了。

727日,张国庆顺利完成了挂职任务,返回北京农学院述职。临走之前,张国庆还细细叮嘱村民们要注意最后一茬蘑菇的种植要领,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村民,以便和陈家峪的村民保持着密切联系,对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最及时、最恰当的指导。尽管陈家峪村的村民们早已把他当成蘑菇专家,早已亲切地称他“国庆老师”,但他自己临走前对乡亲们说:“尽管挂职结束了,但我依然是陈家峪的‘技术员。”78月是栗蘑的收获季节,同时也是北京的雨季,目前陈家峪村民栗蘑收获后主要依赖自然风干,为了避免因为天气因素导致栗蘑无法及时干燥而霉变带来的损失,张国庆还将栗蘑采后干燥处理技术的研究带回了实验室,将尽快为村民们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烘干工艺,减免栗蘑因为干燥不及时带来经济损失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