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行客座教授聘任暨校外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佟丽华,农村法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吴锋,副校长杜晓林,教务处处长张喜春、副处长安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佟占军、书记李刚出席会议,法学系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仪式上,副校长杜晓林为佟丽华会长颁发客座教授聘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佟占军、佟丽华会长代表双方签约,教务处处长张喜春、佟丽华会长共同为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作为我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佟丽华会长对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接收社会各类学生实习情况、基地的实习要求进行了简单介绍,他表示,北京农学院近年来其教学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成为北京农学院的校外实践基地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将提高北京农学院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将为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注入新鲜血液,完善理论指导体系。

副校长杜晓林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校党委书记郑文堂、校长王慧敏表达了对佟丽华会长的问候,对在座的同学提出勉励。他指出法律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法学系的同学应找准定位,献身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在现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要进一步找准专业特色,结合三农研究法律相关问题,为三农服务并使得本系得以发展,法学系同学应充分利用学校各学院资源和环境优势,通过在法学系的学习,找准个人发展特色。他提出北京农学院“3+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望各位同学充分利用“1”的实习机会,得到真正的锻炼。最后他预祝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越办越好,培养出一批三农法律方面的专家。
教务处处长张喜春热烈祝贺佟丽华会长受聘为北京农学院客座教授,提出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校外客座教授和实践基地的支持,对佟丽华会长为我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通过双方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使人才培养更专业化,更贴近实际。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佟占军表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虽然建院历史较短,但近年来高速发展,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获奖、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签约,这些都离不开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校领导和校外佟丽华会长的支持,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能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