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北京农学院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理事年会。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副主任、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张晓军,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北京市农业局副书记、副局长刘亚清,中国农技中心农技协处副处长叶珊,我校党委书记王慧敏,我校校长王有年及北京市农技协理事共100名代表、嘉宾出席。会议由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市农技协常务副理事长周立军主持。
王慧敏书记致欢迎辞,她指出,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农学院将借助协会这个平台,加强农林科研院所的互动联合,整合农业科技成果资源研发及成果转化。向上与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加强联系,为高层反映农业政策需求导向。向下和各区县科协、基层农技协进行合作,对农民进行培训,更好地落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李华秘书长所作的《北京市农技协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和阎仁浩副秘书长作的《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0年财务报告》,佟瑞平副秘书长作的《关于增选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事宜说明》,并投票表决通过增选首都农业集团张福平为副理事长,刘亚清、李成贵为常务理事,首都农业集团企划部部长周炜为理事。
李华秘书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一年来所取得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承担科研课题,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积极实施科普惠农计划。同时展望了2011年的工作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继续加强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培训,拓宽协会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提高协会的服务质量,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广大会员及理事的支持。
中国农技协秘书长张晓军做了重要讲话,介绍了中国农村技术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发展前景。他指出:农技协是农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指出,北京市农技协依托首都北京,在开展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希望北京市农技协继续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在农村农技协尝试发展、建立党的组织,通过名优农产品塑造农技协优质品牌,为建设“三个北京”做出新的贡献。
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传达了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针对2011年工作着力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世界城市背景下的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人文农业的理论研究。二是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在农技协的组织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有条件的区、县、乡、镇,一村一品地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时建立健全农技协党组织。三是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和《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四是要进一步努力发现、培养、凝聚和举荐农村科技人才。五是加强农技协品牌建设,积极促进“农超”对接工作开展。
他要求全体理事在新的一年里坚持与进俱进,加强交流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北京市农技协更好更快的发展。工作重点和突破点是以设施农业为先导,结合京津风沙源生态治理建设落实北京市发展沟域经济意见精神,向下扎根基层,向上加强国际交流,开办乡村文化论坛、沟域文化论坛等,突出亮点。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一届第二次常任理事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