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北京市科协新农村发展与建设工作委员会会议暨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会在我校召开。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市科协副主席方智远院士,市科协常委、科协新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王贺祥,昌平区科协主席王秋生,大兴科协主席刘月娥,北京气象中心副处长叶彩华、北京市农业计算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新宇出席会议。市科协新农村发展与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农技协理事长、校长王有年主持会议。

市科协新农村发展与建设工作委员会秘书,科普部部长闫仁浩向与会人员汇报2010年农村科普工作和2011年工作思路;学会联办副主任张鸿博介绍了北京市农民致富科技“套餐工程”,并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套餐工程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北京农技协秘书长、我校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华做了2010年农技协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北京市新农村发展与建设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农技协领导等对“十二五”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北京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十二五”北京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并提出宝贵意见。

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发表讲话。他对由校长王有年牵头的市科协农村工作委员会及北京农技协成立近一周年所作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建议各区县也要建立农技协。加强联动,农技协一定要让农民知道,要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新农村专业委员会在新形势下发挥智力优势、要有导向性、更要广泛受益,发挥好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作用、智力作用、决策评估作用。

王有年校长在总结时指出,总结“十一五”,重点是谋划创新发展“十二五”规划,实行农科院、农学院、农职院“三院联动”,整合资源,把气象、信息与为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两个委员会和“套餐工程”结合起来,建立镇、村示范基地,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同时提出今后的工作要围绕中央文件,落实北京市发展沟域经济意见精神,向下扎根基层,向上加强国际交流,开办乡村文化论坛、沟域文化论坛等,突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