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晚报】我是一个“学生兵”

时间:2010-11-16 作者:李莉 来源:农学院 浏览:
     今年是征集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入伍的第十年。十年间,数万学子携笔从戎,在军营中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风采。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征规模将达3900人,比去年的不足千人增长数倍。而全国预征规模将预计达到15万人,比去年又增两万余人。
 
   北京农学院是首批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征兵入伍试点高校之一,十年来大学生报名入伍的比例占到学校适龄青年的20%,先后有49名学生走进军营,其中40人获得“优秀士兵”称号,8人荣立三等功。上周,从农学院走出的新老战士们回到母校,畅谈心中的绿色记忆。
 
    孙震
    这个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为了这个心愿,他甚至专门去做了近视治疗手术。从大学校园走向军营,他抗过灾、站过岗还做过食堂采购员。入伍两年,他从一个大男孩磨练成军营男子汉。因表现优秀,他获得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称号两次、嘉奖一次。如今重新回到校园,孙震说,虽然脱去了军装,他却不会褪去军人的气质和品格。
 
    第一次被刷
 
    为当兵去做近视眼手术
 
    精神的板寸、挺拔的身姿,如今已经离开部队一年的孙震,身上仍然有军人的影子。孙震说自己的军人情结是爸爸遗传的,因为爸爸曾经在绿色军营中度过10年青春岁月。
 
    2006年,孙震考入北京农学院,当这个高中就立志要当兵的孩子得知大学生可以参军的消息后,立即报了名。那时候孙震的眼睛是600多度的近视,体检中他因为视力不达标被刷了下来。“当时心情特别难过,马上想到去做近视眼手术,无论如何我也要当兵!”
 
    一年之后,已经做完手术的孙震,裸眼视力达到5.3,他再次报名参军,并顺利通过了体检。“从11月1日报名到12月5日最终确定名额,我等了漫长的一个多月。”孙震清楚地记得学校武装部老师打电话通知他的情景,那种喜悦和兴奋至今仍能感受到:“老师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并没告诉我审查通过了,他先问我穿多大号的鞋。我马上明白自己要成为一名军人了,当时举着电话就跳了起来。”
 
    让孙震更加惊喜的是,他即将奔赴的部队在湖南衡阳,那正是多年前爸爸参军的地方。“到了衡阳我发现,我的部队和爸爸当年的部队只相隔十几公里!只不过我们兵种不同,他是空军,我是武警。”时间的轮回让父子俩有了几乎相同的成长记忆。
 
    第一次孤独
 
    叠“豆腐块”练了20天
 
    走进日思夜想的军营,孙震却被眼前的现实浇了一盆凉水。新兵连教导大队的院子只有两栋孤零零的小楼,不远处的一所监狱是唯一的邻居。12月的天气,虽然是在南方,同样寒气逼人,然而屋里却没有暖气。几天之后,因为气候不适应,孙震的嘴角开始脱皮。第一个月,每到周末他都会习惯性地发高烧。
 
    更让他难过的是,周围的新兵大多是湖南本地人,因为语言有障碍,孙震很难和他们沟通。这个在闹市中长大的孩子第一次感到了孤独。拿到刚发的电话卡,孙震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听着妈妈的声音,这个大男孩掉下了眼泪。“那段时间,每天不给家里打电话就没法睡觉,当时真有点后悔来当兵。”
 
    新兵连的生活是枯燥的,也是艰苦的。每天5点多钟起床,重复各种单调的基本动作。和所有新兵一样,有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叠被子。“最开始觉得叠豆腐块绝对是一种折磨。为了让软塌塌的被子挺起来,我要花30分钟甚至40分钟时间。有时候好不容易把被子叠合格了,晚上真舍不得拉开盖,宁愿裹着大衣睡觉。”一项叠被子,孙震练了20天,最后他终于能在两三分钟内把被子叠得像刀切一般。
 
    第一次挨饿
 
    抗灾前线一天只吃一顿面
 
    2008年1月,湖南遭受50年不遇的冰灾。1月29日,孙震进新兵连刚一个多月,部队就接到抗灾命令。
 
    因为冰灾阻断了交通,部队的补给也遇到困难,在前线抗灾的时候,孙震和战友们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面条。“早上是肯定没有饭的,这顿面条一般是中午吃,只是最简单的挂面,没有蔬菜,就在地里挖点野菜放在面里一起煮。现在说起来可能有人会觉得难以下咽,但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饭。
 
    “头晕,没力气,走不动路。”一线抗冰灾让孙震这个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尝到了饥饿的滋味。但那年冬天的一碗热粥,也让他对“军人”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天我正在路上执行任务,疏导交通,旁边的一家小店里忽然走出一位大婶,端给我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虽然当时又冷又饿,我还是坚持没喝那碗粥。但大婶的关心不仅让我觉得温暖,也觉得无比自豪。穿着这身军装,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热爱,我一定不能辜负这身橄榄绿。”
 
    第一次没在家过年
 
    每天趴靶场一瞄4小时
 
    2008年,孙震第一次没在父母身边过春节。他清楚地记得那年春节是2月7日,而大年三十那天,他们在湖南耒阳的一座荒山上铲除路上的冰雪,直到晚上才回到教导大队。度过了第一个离家的春节,大年初三,新兵们又赶赴火车站,协助进行春运执勤。这时,新兵连的基本训练也结束了,孙震已经慢慢适应了军营生活,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各种专业军事化训练开始了。
 
    和其他来自农村的战友比起来,在都市校园里长大的孙震在体能训练上总是差一步。一向不服输的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开小灶”。每天中午,400米跑道上都会出现孙震的身影。不久,最让战士们兴奋的打靶训练开始了。然而第一次实弹射击,孙震就丢了面子,5发子弹只打出十几环。之后的一周,孙震每天趴在靶场练瞄准,每次一趴就是4个小时。“射击最重要的是手要稳,不能因为子弹的后坐力改变方向。”经过连续一周的训练,最终考核的时候,孙震打出了5个9环,成了优秀射手。
 
    第一次下连队
 
    “新兵蛋儿”成优秀士兵
 
    4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孙震被分配到警通中队,中队的任务是做好司令部的各项保障工作,站岗执勤就是其中的一项。
 
    每次两小时纹丝不动的军姿站立,这对孙震来说并不是最困难的,处理突发事件,才真正考验这个新兵。一次正赶上孙震执勤,一个陌生人突然要闯过关卡进入司令部,不管孙震怎么阻拦,闯关人都不听。孙震一面控制闯关人,一面向上级汇报。中队立即吹响了紧急集合号,增援的战友很快赶到将闯入者团团围住。这件事让中队的老兵们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大家都很佩服孙震处理紧急事件的冷静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年底,孙震这个刚入队的新兵被评为了“优秀士兵”。
 
    这时候的孙震已经学会了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虽然身边仍然是说着湖南乡音的战友,但他已经能够听懂他们的谈话,并逐渐将自己融入新的集体。“我再也不用每天给家里打电话寻求安慰了,有时候我太长时间不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还会忍不住给我打过来责怪我。”
 
    第一次下厨房
 
    大学生变身营养师
 
    进入警通中队的第二年,孙震接受了一个新任务:负责机关食堂采购工作。这对从小连厨房都没进过的孙震来说,是个新挑战。
 
    每天早上8点,孙震必须跟司务长去菜场买菜。但一开始,对于该买什么菜,他心里一点主意都没有。“一进市场就晕了,最初的几周,我只会买自己喜欢吃的菜。蒜苗、肉、鸡蛋、西红柿。食堂里每天也就那么几样菜轮着吃:小炒肉、蒜苗炒肉、西红柿炒鸡蛋。”没过多久,战士们就开始提意见了。领导找到孙震委婉地说,能不能增加点菜的花样,多做些下饭的菜,迎合一下战士的口味?
 
    听到战士们的反映,孙震心里很着急,他责怪自己没有在工作上多动心思。他马上到书店买回了两本食谱,同时又向湖南的战士们了解他们都喜欢吃什么菜。不久,孙震就开出了一份战士食谱,食堂的菜从此花样不断翻新,各种菜式能一周都不重复。
 
    营养专家都说早餐最重要,孙震给战士们准备的早餐可谓营养与美味齐备。包子有肉馅的也有豆沙的,还有花卷和肉龙。考虑到南方人喜欢吃米粉,孙震把米粉做成各种不同口味,有鱼香味的、老干妈味的,还有腔骨的。早餐不仅有牛奶和豆奶,还有酒酿小丸子。
 
    渐渐地,孙震觉得研究菜谱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他还常会发明一些新菜式。有一次,他用排骨、马蹄和百合搭配了一道汤,那天的汤盆一端出来,十几分钟就被战士们抢着盛光了,孙震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在孙震的精心经营下,战士食堂很快在机关里出了名,甚至一些首长也不去干部食堂吃饭,而到战士食堂来尝鲜。
 
    第一次挂“红灯”
 
    每晚单词书不撒手
 
    今年3月,孙震重新回到北京农学院,以前的同学都说他瘦了,也精神了。
 
    再坐进大学课堂里,孙震遇到了新的难题。当兵两年间,几乎没有碰过英语书,现在的英语课他听起来颇为困难,英语测验的成绩竟然挂起了“红灯”。不过这点困难如今再也吓不倒孙震了,这个在军营里磨练过的大学生拿出吃苦精神,每天晚上抱着单词书不撒手。没过多久,他的英语成绩就赶了上来,现在已经完全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了。
 
    孙震说,军营教会了他许多东西:耐力、坚毅、勇敢、不屈。军营让他学会了独立生活,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还有了更强的责任心。两年当兵的日子,是他一生的财富。
 
    链接
 
  “学生兵”感言
 
   郝飞,2002年入伍,济南军区空军:当兵是我最初的梦想,也是我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有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才能领略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李冬津,2002年入伍,内蒙古军区:两年军营生活,带给我很多变化,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坚实。经历过部队的种种艰苦,以后再大的困难都不会让我退缩。部队带给我的信心、给我的勇气、给我的认真,已经让我无坚不摧。军营里走出的战士,就是磨砺后出鞘的宝剑。
 
   徐其振,2004年入伍,北京卫戍区某部:难忘的两年,我哭过,笑过,也委屈过,但是我都挺过来了,我在军营中学到的,将成为一生的财富。当兵的经历让我引以为豪!
 
   田龙,2007年入伍,武警江苏省消防总队:经历过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和央视大火,这些都是我一生的财富。消防兵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部队,加入这样的部队,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聂凡,2008年入伍,北京卫戍区某部:都说当兵苦、当兵累,但正是这苦和累,造就了英姿飒爽的气质,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军营磨练了我的意志、强健了我的体魄,使我懂得了承担,让我退去了稚气和柔弱,把我练就成一个军营女强人。
 
   王野印,2009年入伍,武警四川省某部:在从学生转变成一名武警战士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吃苦,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