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产业是中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产业和朝阳产业,它具有投入少、产出多、投资早、见效快、销路广、价值大、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等特点。因此,也是事关全国贫困地区农民生计的致富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枣树已经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干果树种。目前,临县枣发展面积已经超过80万亩,红枣年产值在3.5亿元以上,并且每年正在以10-15%的发展速度递增,但也开始面临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为此,北京农学院专家教授与临县红枣产业的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就有关方面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座谈研讨。

座谈会上,临县副县长刘平贵首先肯定了北京农学院近30年来对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详细介绍了临县近年来枣林发展的态势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职能部门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也谈了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设想。北京农学院的专家教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从不同的角度对枣产业的发展作了精辟的分析。大家针对临县的地势地貌,认为发展枣产业要想抓住新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向导,在枣树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产业化开发的基础上,加快品种与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市场,力争做强企业,完善政策机制,实现产业深层增值。要大力弘扬中华枣文化,积极探索现代红枣经营模式,让枣产品家喻户晓,叫响五洲,使之真正成为致富中国人、健康全世界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名牌农产品。

座谈会还就政、校、企协作,进一步提升红枣产业的整体效益,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和标准化、简易化为特征的现代枣树生产新模式,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枣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讨论,明确了今后双方合作的发展方向,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政、校、企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座谈会过程中,北京农学院向临县捐赠了有关枣树生产与管理的科技图书。整个座谈会气氛热烈,反响很大。


临县副县长刘平贵主持座谈会,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东作了总结发言。临县林业局局长李晓明、科技局局长刘世林、扶贫局局长曹来旺、天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宇、天然林枣业公司董事长郭继文、食品科技学院院长贾昌喜、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何忠伟、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师光禄、人文社科学院书记李刚、生物技术学院书记赵洪娥、植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张喜春、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奕松和赵晓萌、北京农学院团委书记杨宝东以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