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新学期伊始,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市委书记刘淇在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副市长夏战义作的题为《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工作报告。

针对“报告”中关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中对“人才素质第一流”的标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为,我校将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性”农业专门人才和农业技术人员方面做出新贡献。主动构建适应首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京郊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建设好“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首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性”农业专门人才;继续推进“1+1+X”工程(建立一支专家教授队伍,建设一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若干名农村实用人才),认真做好京郊新型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的系列培训和专业进修;积极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百名专家顾问团”作用,加大对“村官”指导和帮扶力度,强化对“非农”大学生“村官”涉农知识培训,使其“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同时,在已有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硕士授予权的优势和作用,为首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针对“报告”关于“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中提出的“服务体系最完备”标准和“争创国家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着眼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提出的“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为,我校将充分利用自身农科特色和技术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以及促进提升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出新贡献。充分利用我校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平台优势,积极探索首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技术需求,加强应用型技术研究,形成和推广一批应用型农业科技成果,着力解决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山区“沟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快北农科技园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孵化作用,为首都“争创国家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出积极贡献。加大推广教授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扩大推广教授队伍规模,促进推动“农业科技特设岗位计划”和“设立全科农技员”工作的实施;继续加大京郊区县政府合作力度,建设一批“服务新农村基地”,使其成为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试验田”;继续完善“政产学研推”特色模式,强化与京郊区县政府和涉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针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我校将积极整合现有食品科学与安全相关科技资源,打造都市农业农产品生态安全平台,发挥“都市农业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与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同建设好“全国绿色有机食品展销中心”。同时,充分利用我校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保障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针对“报告”关于“创新农村党建工作”中提出的“加强核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全面加强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学校领导班子认为,我校将继续开展“双百对接”(100个支部与创新型乡镇100个村支部进行对接)活动,全面落实我校目前37个教工党支部与京郊57个乡镇党支部“对接”工作,通过组织“专家教授党员深入农村”和“农村支部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在服务首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
学校领导班子表示,作为北京市属农业类高等院校,将继续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此次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首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性”农业专门人才,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首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