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现代教育报】倪和民 二十余载“与牛共舞” 捧获“克隆”正果

时间:2013-03-18 作者:数据迁移用户 来源:农学院 浏览:

 

   

TA 在说】  

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工作,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仍然在牛场里或是赶往牛场的路上。  

——倪和民  

   

   

【人物简介】  

倪和民,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动物产科学会常务理事、养牛学会常务理事、繁殖学会理事,担任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胚胎生物技术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科研项目。2012年入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奶牛创新团队,担任疫病防治研究室岗位专家。  

 

我国虽有五大黄牛,但至今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肉用品种,目前我国肉用品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肉率低且肉的品质不高。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FABP)是影响动物肌间脂肪含量的重要基因,它能使肌间脂肪含量增加,牛肉的品质得到提高。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倪和民教授为培育我国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2719日,我国首批两头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FABP)的秦川牛犊牛在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诞生。这是倪和民教授主持并执行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经过3年努力修成的“正果”。  

   

“一天见不到牛心就发慌”  

记者第一次见到倪和民,就是在牛场。当时一只刚出生的小牛犊生病了,倪和民正手把手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测量牛的体温,如何观察小牛生病的状况,如何做科学记录。  

他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从小牛生病的第一天起,倪和民已经连续7天每天从北五环外的学校跑到南五环外的牛场,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病中的小牛。他常和自己的学生说:“一天不回家可以,一天见不到牛心就发慌。”于是,奶牛、牛奶,就成为倪和民魂牵梦绕的字眼。  

倪和民198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大学兽医专业,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他就和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学时学习有关牛的知识,毕业后又研究牛、“制造”牛,二十余载投身于牛的繁殖、生殖、生理以及防御疾病研究,不论从事教学还是做科研,牛都助了他一臂之力,在他近五年来发表的60余篇专业论文中有许多都是和“牛”相关的,他经常戏称自己就是个“与牛共舞”的人。  

2012年他担纲的“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的成功,使他在这个研究领域一时间声名鹊起。该项研究将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FABP)转入秦川牛胎儿的成纤维细胞内,再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把含A-FABP成纤维细胞注射进入成熟的去核卵子内,使其体外发育成重构胚胎,最后把胚胎移植进入同期发育的母牛子宫内,经过280多天妊娠,生产出含A-FABP的犊牛。这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五大黄牛之一的秦川牛品种改良、开发和利用,为把我国五大黄牛培育成世界著名的优质高档肉牛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创新研究只为人们喝上放心奶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奶牛事件被曝光后,相继而出的各种奶产品安全问题事件又频繁发生,沉重地打击了人们对国产奶的信心,同样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奶业的发展。在此环境下,如何增加国人对中国食品的信心,让国人可以安全、放心地喝上国产奶便成了倪和民心中挥之不去、时刻惦记的一件大事。就这样,到牛场考察、实验室研究便成了他生活中的主旋律。  

“为北京的奶品安全保驾护航,提高北京市民对国产奶的信心”这是倪和民当时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想要实现的目标,他说:“加入创新团队,这是职责所需,同样也是心中所想。”  

于是,他将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控制疾病的研究和预防上,同时将自己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际生产紧密联系,制定标准,并参与到牛场的审核中去,细致严谨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为奶产品生产加工把好最重要的一关。  

在他的奶牛创新团队中,倪和民的主要任务就是繁殖疾病的预防。我国奶牛养殖业起步晚,技术落后,大环境差。国外多数饲养方式是采取半放牧式,然而受我国环境约束,我国奶牛的养殖方式多为大规模集约化式奶牛饲养。因此,我国奶牛丧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健康状态更是远远不如国外,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均高于国外。面对种种不可改变的负面因素,唯一能够降低发病率、预防诊断治疗、帮助奶牛存活的方法只有进行药物治疗。然而药物的残留又有可能危害到饮奶的人,如何饲养出健康的奶牛,生产出更安全的奶产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倪和民和他的团队。  

他们抱着尽量少用药物、不用药物的态度,多次奔波在各大农场和实验室间,一次次的研究实验,只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减少激素和抗生素的用量,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蔚蓝的天空,漫山遍野的绿草,牛儿们悠闲地散步,挤出来的牛奶经过简单处理就能直接饮用。”倪和民教授向记者这样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奶源。几年来,倪和民和他的团队正是为了这样的奶源,做出极大努力,力图少用些药物,对牛少一些伤害,让北京市民能够喝到他们能力范围之内最安全的牛奶。  

 

“勇气”“能力”“责任心”缺一不可  

谈及从事奶牛研究20多年的感受时,倪和民表示:“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勇气、能力与责任心,三者缺一不可,少了一个都不会有所收获。”奶牛就像空气一样,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侍候”奶牛使他收获了别样的喜悦。  

除了每天的正常授课、科研之外,倪和民一直坚持每周一次深入牛场调研讲课。“这样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生产第一线,掌握一手资料。有些问题只有深入到现场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解决方案。”在传授最先进的诊断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他觉得这样更贴近生活,可以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更准确地确定设计路线,再通过讲课培训,完成主要课题。  

因工作需要,倪和民经常到国外各大牛场考察。每次出国,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请教,那种求知的状态俨然就像一名学生。认真地学习国外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经过自己严谨细致的研究后,制定出适合国内奶牛发展的方案,再把合适的方案带到牛场去推广实行。他说:“每次看到农民那种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自己就会精神振奋,总希望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2013年倪和民的奶牛创新团队还将继续围绕奶牛疫病防治及健康养殖、饲料与营养、繁育、生鲜乳质量安全及产业竞争力等5个方向开展研究。  

“一定要让市民喝上天然安全的国产奶!”说这话时,倪和民教授的目光里充满了坚定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