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产科与胚胎工程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两只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FABP)的秦川牛“京秦1号”和“京秦2号”在我校综合实验基地茁壮成长。校党委书记郑文堂、校长王慧敏等多位校领导高度关注犊牛的生长状况,多次视察实验基地。“京秦1号”、“京秦2号”是王慧敏校长亲临基地时为两只犊牛所起的名字,意为在北京出生的秦川牛,蕴含着北京高校为我国特有黄牛品种改良与繁育事业中所做出的努力。高东副书记在视察中亲切地给两只犊牛起了小名“萌萌”和“妞妞”。
京秦1号 “萌萌”
京秦2号 “妞妞”
两只犊牛分别出生于2012年7月19日和8月1日,到今天(2013年3月21日)已245、232天,接近8月龄,体重分别为275KG、380KG。7到12月龄阶段的小母牛称为小育成牛,此时期骨骼肌肉强烈生长,各种组织器官相应增大,性机能开始活动,身体结构逐渐趋于稳定。8月龄以骨骼发育为中心,是体长增长最快的阶段,对牛体的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及测试,两只犊牛常规机体、血液生化指标、日增重体尺等生产性能均符合健康秦川犊牛标准。
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倪和民教授是《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项目“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课题主持人,本科研团队接下来还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继续扩繁牛的种群数量,同时使用转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FABP)的克隆牛和其他品种肉牛进行杂交试验和对比试验,将本基因稳定遗传,并建立特有的品系。希望这项技术能为促进我国五大黄牛之一的秦川牛品种改良、开发与利用,为把我国的五大黄牛培育成世界著名的优质高档肉牛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