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部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和部署工作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及农业部相关司局主管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有关领导,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代表、实验室主管单位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我校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有年教授、常务副主任师光禄教授以及主任助理马兰青副教授参加了会议。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启动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基地、项目、人才和科技活动组织方式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凝聚了最优秀的科技人员,聚集了最先进的实验设施,是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供给者,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按学科群部署和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就是把过去“一个一个建”的方式改变为“一群一群建”,以学科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双导向,以支撑条件和平台构建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围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应急性和长期性技术问题,顶层设计重点实验室布局,统筹部署科技力量,通盘谋划人才团队、平台条件、基地设施等建设,着力加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他强调,按照学科群思路,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体系化,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这既是此次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最大亮点,也是建设工作的精髓所在。首次在国家层面开展农业科技机构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与优化整合,突破了传统的隶属关系,在不同的农业科教机构间架起了桥梁,使重点实验室逐步成为一个纵横交错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大联合、大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新机制。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把“四面八方”的科技力量捏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逐步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实现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悉,本次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围绕主要农产品、共性技术和生态类型进行布局设计,形成了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和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30个学科群包括重点实验室228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69个,涵盖了农业领域的主要学科,其中以水稻、麦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油料、园艺、热带作物、动物和淡水渔业等以品种创新为主的纵向学科群有11个,以基因组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动物疫病、兽用药物、海洋渔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环境、植物营养、耕地保育、作物高效用水、可再生能源、动物营养、作物生理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等农业共性技术研发为主的横向学科群有19个,在同一学科群内,重点实验室有层次之分,不同层次实验室的职责和任务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在不同学科群间,重点实验室还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关联度与其他学科群的重点实验室进行双向选择,形成跨学科群实验室,努力打造“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在此次会议之前,《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聘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批复》正式下发,我校王有年教授和北京农林科学院院长李云伏研究员共同担任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有年教授担任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