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出生在北京农学院实验基地的两头转基因克隆肉牛“萌萌”和“妞妞”昨天迎来了1周岁生日。系上大红花的两头牛享受了农学院师生为它俩特制的“苜蓿青草生日蛋糕”。这是本市首对通过转基因克隆技术孕育的肉牛。一年来,它俩不仅健康成长,长成了三四百公斤的大牛,而且通过了科学考验——经国际权威机构检测,两头牛转入的大理石花纹状肉质基因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或漂移。
昨天上午,记者在大兴的牛棚里看到,“萌萌”和“妞妞”已经不是一年前较弱的样子了——“萌萌”去年7月19日出生时只有21公斤,还因为出生后被代孕母牛弃养,所以营养不良,被北农的学生“牛爸”们用进口奶粉养大,如今已经长到307公斤;“妞妞”去年8月1日出生时50公斤,如今已是403公斤的“大妞”。两头牛满3个月后就状态稳定,身体健康。因此,前三个月24小时在牛棚里看护它们的北京农学院(以下简称北农)研究生团队早已撤出,只需每个月来为它们体检一次。
转基因牛项目执行人、北农教授倪和民告诉记者,普通秦川牛成长过程中平均每天增重1至1.5公斤,“萌萌”和“妞妞”如今每天增重1.8公斤左右。它们不仅生长发育良好,各项指标正常,而且经美国Invitrogeng公司、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检测证明,转入其胚胎的A-FABP基因,即能够使其脂肪均匀分布,呈雪花状的“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已经成功转入其基因组中,并稳定整合。通过对血液和粪便的定期检测表明,它们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寄生虫与正常牛一致,没有突变或基因漂移发生。此外,它俩的代孕母牛、与它俩共同饲喂的两头普通犊牛也都没有外源基因漂移发生。
现场
青草蛋糕庆祝一周岁
在“萌萌”还是胚胎的时候,研究生刘一飞就当上它的“牛爸”了。昨天,刘一飞一出现在牛棚,“萌萌”就蹭过来,徘徊在他身边舔他的手。轻挠着它的脖子,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一脸“慈父”的表情。
为两头即将成年的牛戴上用来检测生理指标的黄色“耳标”后,生日蛋糕搬来了。直径约1米、分2层的蛋糕用苜蓿、青草搭成,里面拌了玉米面,上面还用花生、黑豆装饰,并用红豆拼出“生日快乐”。“萌萌”和“妞妞”一看就来了精神,众人还没唱完生日歌,它们就埋头大吃起来。连“妞妞”的妈妈在隔壁牛圈哞哞直叫,呼唤它去吃奶,都不理睬了。
链接
二代转基因克隆肉牛开始“孕育”
两头母牛“萌萌”和“妞妞”已经性成熟,并将在一两个月后达到成年。记者昨天从北京农学院获悉,科研团队已经开始“孕育”下一代转基因克隆肉牛,这次的目标是公牛。经过几代杂交、配种以后,才能知道转基因克隆肉牛能否自体繁殖,并把大理石花纹状肉质基因遗传下去。
北农的倪和民教授告诉记者,科研团队正在用和当年克隆“萌萌”和“妞妞”一样的方法——将A-FABP基因转入秦川牛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内,再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把含A-FABP的纤维细胞注射到成熟的去核卵子内,使其体外发育成重构胚胎,最后把胚胎移植进同期发育的母牛子宫内“代孕”。“已经有两头母牛了,这次我们要的是公牛,目标是在3年内产出20头。”
6个月后,“萌萌”和“妞妞”将与普通秦川牛杂交,看下一代是否携带A-FABP基因;然后,转基因克隆出的公牛也将与普通秦川牛杂交。最后,都携带A-FABP基因的转基因克隆肉牛将共同繁育下一代,看其后代是否携带A-FABP基因。等到能够实现规模化养殖,还需要十几年时间。“老百姓要想吃我们国产的雪花牛肉,恐怕还得多等等。”倪和民教授说。
“牛爸”日记摘录
2012年7月19日
凌晨4点,代孕母牛出现生产迹象,教授和牛棚饲养员组成的助产团队6点到位,负责打杂的我很紧张。上午10点半前后,两头小牛相继降生。可惜,其中一头很快夭折。我伤心得差点没忍住眼泪。另一头我们给它起名“萌萌”。
2012年7月21日
晚8点,大雨倾盆,豆大的雨点砸在钢制篷顶上当当作响,很快牛场围栏外的排水沟已满,水向我们这边漫过来。刚出生2天的萌萌不知所措地趟着20厘米深的水。这时幸好老师冒雨赶来,我们四个人两人抬萌萌,两人给它打伞,踩着牛粪趟过水,把萌萌抱到我们的宿舍。我们浑身都湿透了,但看到萌萌卧在我们的床上一副心安理得的模样,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2012年9月16日
萌萌和妞妞将满两月龄,身体状态稳定,没再出现腹泻,能够正常自主进食草料,奶水仅作为补充。新学期开始了,为了不耽误课程,我们与小牛分别的日子到了。临走前我搂着它俩合影,嘱咐它们多吃料,别淘气弄伤自己。它俩好像知道我们要走了,破天荒地主动凑过来,闻我的手,舔我的胳膊。有女生哭了。
2013年1月31日
今天去牛场送文件,分别4个多月了,终于可以去看萌萌和妞妞了!它俩还认不认识我?带着疑问,我走进牛圈,突然一个1米多高、近2米长的大家伙从房子后面蹿出来,“咚咚咚”地跑到我身后,转身低头看着我。我吓了一跳,这是刚出生时我一下就能抱起来的萌萌吗?观察我一会儿后,它试探着走近我,我伸手轻轻挠了挠它的脖子,它享受地扬起了头。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