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高等农业教育】构建推广教授体系,服务北京都市现代农业

时间:2013-03-18 作者:王慧敏 范双喜 沈文华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构建推广教授体系,服务北京都市现代农业

王慧敏,范双喜,沈文华

(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

构建农业推广教授体系,对健全北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养卓越现代都市农林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农学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部门联动,完善创新机制,构建了农业推广教授新体系,进一步推动了“政产学研推”有机结合,为地方院校拓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职能,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都市农业;推广教授;卓越农林人才;推广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0-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1981( 2012) 08-0003-0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需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要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距田间地头只差一公里”的瓶颈,需要融技术、管理、教育培训于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为己任的北京农学院,明确目标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紧密结合,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北京地区率先构建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弥补了长期以来北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多由市、区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深入农业基层主要靠推广研究员和高、中级农艺师的技术推广构架之不足,实现“政产学研推”有机结合,在推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构建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的必要性

()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所需

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北京市坚持把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纳入全市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全局,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投入力度强农惠农,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实现途径,相继探索出沟域经济、园区经济、主题公园等多种都市型现代农业模式,使京郊农业发生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根本性变化。发展籽种农业,开发生产功能;发展循环农业,开发生态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生活功能;发展科技农业,开发示范功能,正成为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在投入不断加大、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真正使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落在实处,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亟待破解的难题。构建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 培养卓越都市现代农业人才所需

近年来,学校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办学特色,明确了以服务北京现代化、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如何适应都市型农业发展,培养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为政府和社会赋予学校的根本任务。为此,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实战水平和就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卓越现代都市农林人才”为目标,全力实施“3 +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专业理论与实验实践,毕业前1年集中时间,走出校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施“3 + 1”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和难点在“1”,而构建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培养大批能深入京郊、田间、企业等技术推广、生产、管理一线的推广教授,全程指导学生,能使学生在解决京郊都市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培养卓越现代都市农林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教学队伍和技术保障。

() 提高都市农业科技推广水平所需

都市农业快速发展需要高新科技成果,更需要强有力的农业科技队伍和不断提高的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但目前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多以区县和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主,存在学历低、职称低、非专业技术人员多、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等问题,要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需要“政产学研推”有机结合,而构建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对加强北京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突破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二、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的构建

() 争取政府支持,率先创建推广教授新体系

依据北京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拓展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为更好地发挥北京农学院在北京地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从 2006 年起,在北京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积极与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农委等政府职能部门汇报沟通,并深入京郊大地,认真调研,探索强农、支农、惠农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机制,破解发展中的难题。2007 年,与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共同起草制定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教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农学院设置农业推广教授岗位,对北京市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拓展和完善,率先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要政府搭台,农科教联合,院所区县互动,据此,构建了“政产学研推”一体,优势互补,联动共进的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2010 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京人社专技发[201084 号文件,正式下达了“关于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教授( 研究员) 职务聘任制试点的通知”,明确了北京农学院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教授队伍建设的试点单位,并享有在原有高级职称比例基础上增加 10% 农业技术推广教授高级职称的政策支持。同时,设立特聘农业推广教授基金和支农专项基金,校地合作,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教授队伍建设予以支持,从政策导向、队伍建设、资金支持、运行管理等方面,规定了推广教授的责权利,保证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的顺利运转。

() 评聘结合,科学制定聘任条件

依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教授( 研究员) 职务聘任制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从教师职务聘任制入手,研究制定推广教授的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首先制定了《北京农学院推广教授评聘条件》,将农业技术推广教授队伍分为试验示范类、技术培训类和指导咨询类,明确了学校推广教授队伍在服务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其次,提出了《北京农学院推广教授岗位管理办法》,明确了推广教授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突出了教师深入农村第一线,结合科技推广与农民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在随后三年的改革实践中,通过明确任务、分类指导,构建梯队,完善考核制度,学校对推广教授队伍建设力度逐年增强,考核评价制度逐年完善。推广教授评聘体系的构建,不仅规范了学校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强化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的功能,而且为学校广大青年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

() 明确岗位职责,突出职能特色

推广教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岗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原则,重点承担两项职能。其一,主持承担各级各类校内外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3 + 1”人才培养模式中“1”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并指导本科学生农业科学项目研究、各类农业科技发明和大学生涉农创业活动,与学生一起共享实验实践教学成果。其二,在北京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体系中,充分发挥推广教授特有的知识、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农民的专项科技培训工作,拓展社会推广服务与人才培养职能,更好地服务京郊,服务“三农”。

() 健全以推广绩效为主的考评指标体系

在修订农业推广教授评审、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推广教授考评体系,对推广教授提出明确要求和可考量指标。第一,注重技术推广应用服务的工作积累和实际业绩,要求至少有一个稳定并签有协议的乡镇及以上的推广基地,并在促进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第二,注重技术推广应用与人才培养责任的衔接,推广教授必须指导一门专业课和一门实践教学课,必须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指导,强化推广应用服务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对接。第三,注重推广教授应用型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放宽推广教授在理论研究和学术论文中的硬性要求,代之以科普著作、技术推广、培训教材等社会服务工作业绩。通过方向性、导向性的考评体系,引导推广教授重实效、重业绩,为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三、都市农业推广教授体系的建设成效

() 建立了一支立志扎根京郊农业技术推广的教授队伍

学校政策引导,激励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投身涉农技术推广工作,推广教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形成一支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专家队伍,主要集中在作物学、园艺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农业信息化等学科领域,对应北京急需发展的籽种产业、蔬菜、果树、花卉、设施农业、畜产、食品产业等都市农业产业,他们在各自领域努力工作,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为京郊培养各类农业实用人才1万人以上,大大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职能。

() “卓越现代都市农林人才”的培养落在实处

实施“3 + 1”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是培养符合北京都市现代农业需求的“卓越现代都市农林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有一支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深入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推广教授队伍,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人才和队伍保证。其次,依托推广教授,辅以校外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与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创建了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政产学研推”一体化,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和社会综合资源支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相结合,使“卓越现代都市农林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在了实处。

() 依托工作基点,强化农技推广与农民培训

汲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专家大院”,河北农业大学走“太行山道路”,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并对专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教师实行岗位聘任制的成功经验,学校与市科委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以北京昌平区兴寿镇、延庆县四海镇和康庄镇、门头沟的龙泉坞镇、平谷区大华山镇等六大基地为工作重点,依托推广教授队伍实施农业技术平移,培养一批农村科技协调员,以“一批推广教授 + 一批农村科技协调员 + 服务X 个农民”为特色的“1 + 1 + X”农业科技培训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些推广教授上挂科技项目,中助乡村农业科技土专家、下联农民用户,在六大支农基地面对面地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实施技术辅导,采取现场指导和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技术远程培训、科教兴村试点科技培训以及组织“山区致富带头人”、“市场营销员”、农业“物流员”等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与短期培训班,受到京郊农民的普遍欢迎。

() 依托推广教授队伍,构建大学生“村官”专家支撑体系

推广教授全程跟踪帮扶大学生“村官”,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的新举措。自 2006 年以来,学校共有 800 余名大学生奔赴延庆、昌平、房山、平谷等十个远郊区县担任“村官”助理,学校成立了以推广教授为主体的“百名专家顾问团”,“一对一”地指导和帮扶大学生“村官”,并对“非农”大学生“村官”进行涉农知识培训。除了主持开展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推广教授在帮扶村官开展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与村官助理建立密切联系,只要村官们有需要,他们随找随到,“手把手”地对村官进行农业技术辅导,帮助村官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定期检查推广应用情况,及时帮助村官排忧解难。推广教授与学校“村官”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批示: “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

农业推广教授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设立农业推广教授岗位,加强并完善农业推广教授的职称评审制度,拓展农业推广教授职责,将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

参考文献:

1]回良玉.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J]. 中国集体经济,2012( 4)

2]余学军.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与中国的创新[J]. 世界农业,2012( 3)

3]王有年,等.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9( 1)

4]范双喜,等.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9( 1)

5]沈文华. 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8( 3)

6]王有年. 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创新[J]. 高等农业教育,2007( 9)

7]何忠伟. 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等农业教育[J]. 高等农业教育,2007( 4)

8]吕洪霞,等.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