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考试报】他给孩子撑起天——记“身边雷锋”称号获得者王鹏举

时间:2013-03-07 作者:北京考试报 安京京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在中华世纪坛的学雷锋优秀人物展板区,一张年轻的脸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细看下面说明:王鹏举,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观光农业专业2010级学生,农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团主席,参与向上小学支教3年,其余志愿活动数十种……

今年学雷锋日前夕,他光荣地被首都文明办评选为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首都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仅有二十几人。

6个人到220

一个90,当同龄的不少孩子还在忙碌于打游戏、看电影、谈恋爱时,王鹏举却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昌平国际长走大会有他的身影,春运人流涌动的火车站有他的足迹,校园开放日、迎新、毕业双选会,一次次志愿活动成为烙在他生命中的印记。

穿过农学院后门,沿着一条泥泞小路走上千余米,就是向上小学,一所来京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也是王鹏举3年大学生活中最魂牵梦萦的地方。第一次看到这所学校,低矮的三层小楼里一下子涌出六七百名学生,破旧的楼道和教室污迹斑斑,地方不够就挤着,3张桌子坐4个学生,4张桌子坐6个学生……这样的现状深深地震撼了他,他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需要我。自此,每周三下午,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的课堂里,风雨无阻。一次2个小时,他乐在其中。

渐渐地,他身边的人们也被他所感染,自觉地投身到志愿活动中去。前天晚上,招新一届的支教志愿者,只有25个名额,可他走进容纳60人的教室后惊奇地发现,不但座位被挤得满满当当,过道上也站着人。他说:3年时间,我一共带出了220名志愿者,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都报名加入志愿北京的队伍。

一周电话唤回失学儿童

3年时光,足以在他和孩子之间结出一条深厚的感情纽带。每次他去学校,孩子们都会提早在校门口列队等候;课间,并不富裕的孩子们会争抢着往他手里塞一些果冻之类的小零食;谁发生了什么事都想找哥哥老师聊一聊;每学期都必问的问题是你下学期还会来吗”……

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他被年已60岁的奶奶收养,爷爷没有生活能力,全家三口都靠头发花白的奶奶补贴家用,一天最多几十元的收入与日益增长的物价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有一天,时任该班副班主任的王鹏举发现,这个孩子没有出现在教室,经了解才知道他迫于生计不得不辍学了。心急如焚的王鹏举开始给孩子的父亲打电话,从初中没毕业讨生活的艰辛,到让孩子将来过得好一点的劝导,他苦口婆心。家长烦了,白天打电话不接,他就晚上接着打;一天说不通,他天天打。一个礼拜后,这位固执的父亲投降了:只要孩子成绩能上去,就让他接着上。找回来的孩子一改往日的调皮捣蛋,成绩突飞猛进,班级排名直升到第6,高兴的父亲把他接回了老家念书。至今,他还和鹏哥保持着联系。

3年志愿服务近500小时

除了向上小学,王鹏举的志愿服务遍布全市。3年来,他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近500小时。在春运火车站,一站就是一天,怎么检票,某某路怎么走,同样的问题每天会被问几十遍。有些外地人口音很重,语速又快,他听不明白,就耐心地一遍遍问。遇到上年纪的老人,他主动帮助拎包,送他们到要去的地方。一天下来,嗓子冒烟,回到宿舍嘴唇都在哆嗦,后脚跟和小腿也站得生疼。

他的好友王飞说,别看鹏举个子这么大,其实会晕针,可献血那天,他是第一个冲出去的。回忆起那天的经历,王鹏举笑着说,当时只怕因为太胖人家不让献,好在血质还算好。可看着那么粗大的针头在眼前晃来晃去,他还是吓得直哆嗦,从开始到献完也没敢往护士那边瞥一眼。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王鹏举用3年的大学时光诠释了坚持的含义。他说,我会把志愿服务当事业一样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