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晨报】建设世界城市需要新型农民

时间:2012-11-15 作者: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姜葳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孙素芬,女,19821986年在我校农学专业学习,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的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项目30余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二、三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获得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为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民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图书情报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首都“巾帼十杰”、北京市“五四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北京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北京应该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代表、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孙素芬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农业本身就是构成良好生态的组成部分,北京市这几年实施的农业方面的规划,为保北京有一片蓝天、清新空气和绿色家园做出了贡献。

 

  谈生态文明

生态和农业紧密相连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给予了重要关注,于北京而言,结合较紧密的是什么?

 

  孙素芬:北京是一个大型现代化城市,在北京,农业的生产功能越来越被弱化,而最主要是生态功能。举个例子说,北京平原地区种植小麦,曾经种植面积比较大,其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尘固沙。

 

  北京市这几年实施了农业方面的规划,其中规划布局了生态涵养区,包括密云、延庆等。他们对于整个北京来讲,功能定位就是生态涵养。比如,密云水库周围不能再有养殖业,已有的规模在逐渐减少,不能让粪便污染地下水资源,这是从防止地下水的污染角度来考虑的,密云要在这个方面做出牺牲。还有,门头沟原来是靠山吃山,小煤窑开采较多,煤矿关系的不仅仅是安全问题,还有生态环境。这些地区都为了保北京市有一片蓝天、清新空气和绿色家园,为北京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而对于生态和农业的关系,我认为,农业本身就是构成良好生态的组成部分,我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工业,如熏衣草庄园、向日葵庄园、草莓基地等等,每个区县的农业也办出每个区县的生态特色,同时为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了非常好的去处。所以说,二者的关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谈小康社会

生态指标纳入小康标准

 

  记者: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生态应该符合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有没有判断标准?

 

  孙素芬:从达到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中,还没有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指标。因此,我建议应该从专家研究角度,加大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标准的研究,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将生态的指标纳入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中。

 

  记者:您建议生态评价标准该怎么设立?

 

  孙素芬:如果要量化的话,需要做一些研究,才能考核和对照。但是概括的来讲,就是蓝天白云、绿草成茵、绿树环绕。这样看似普通的生活要求,成为人们的一个愿望。

 

  谈城乡区域平衡

  农业创新可缩小城乡差距

 

  记者:报告里还提到城乡之间区域平衡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孙素芬:城乡差距确实客观存在,我认为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要加大农业科学的创新。

 

  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培训。据统计,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年,但是美国这个群体受教育年限是18年,差距很大。50%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主力。北京要发展世界水平的城市,也需要适合世界城市发展的新型农民。

 

  记者:什么是新型农民?

 

  孙素芬: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发达国家,这三个标准是可以实现的,否则驾驭不了几百多亩的土地,他们可以在电脑上了解市场行情,也可以用很少的人工管理几百亩土地。

 

  从整个国家来讲,农业必须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如果农民不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对农业科学家研究的好成果消化不了,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

晨报首席记者 姜葳(本篇发表于《北京晨报》 20121112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