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李鹏再次回到熟悉的母校——北京农学院,找植保方面的教授请教解决白菜长虫子的难题。为保证自己种的菜环保有机,他坚持不打农药,现在菜长了虫子。
李鹏2010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他没有在城里就业,也没有回山西老家,他选择了在北京郊区当村官。
李鹏现在是延庆县大榆树镇东杏园村书记助理。他就住在村委会,吃饭问题在镇政府食堂里解决。在他办公室对面的卫生间里搁着他的洗漱用品。
李鹏的老家在山西省的一个县城,之前没干过农活,到东杏村后才向农民学种地。但他比一般同龄大学生接触社会早,初中毕业就在餐馆端盘子,高中毕业就进工厂打工,大学的学费基本是打工挣来的。他这样做最直接的原因并不是生活所迫,只是想多接触社会。问及为何选择村官这条路?他说:“年轻多吃些苦没坏处,农村的天地很广阔。既然当了村官,我就想干点实事。”
东杏园村户籍人口518人,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基本上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才会选择种地。如何为村民增产增收是李鹏的琢磨最多的一个问题。去年,他将阿根廷奶油南瓜引种到东杏园村,试种了5亩地,产了1.6万斤。虽然开始遇到了些困难,但通过媒体的帮助和网络销售,南瓜销售一空。
今年,李鹏种植了一百亩地的白菜。为了规避村民的风险,他先由自己投资,雇佣村民帮忙。由于坚持无公害,即使临近上市也不打农药防虫,偏偏真长了虫,他只好再次向母校求援。北京农学院专门为“村官”毕业生成立了专家顾问团,做学生们的后盾。“今年种的黄心白菜新品种,比普通白菜价格贵一倍左右。等出了效益再向村民推广,这样农民的积极性会起来。”
明年,李鹏任村官将满3年期限,但他已和县里商定再延期3年。李鹏说:“我会在农村坚持下去,县镇领导对我很支持也很信任,村支书对我帮助很大,现在村民也认可我了,我要把这一百亩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帮助大家致富,对得起大学生村官这个称呼。”
■ 文并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本篇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19日第C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