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中国教育报】守护克隆牛 师生当“奶爸”

时间:2012-08-14 作者:中国教育报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北京农学院在我国优质肉牛新品种培育上取得重大进展

守护克隆牛 师生当“奶爸”

 

719日和81日,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的牛棚里,分别有两头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FABP)的秦川牛犊诞生了。

    暑假期间,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倪和民教授带领的科技团队,战高温、抗暴雨,守候着几头怀孕的母牛。由倪和民主持并执行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经过3年努力,终于迎来小牛诞生。

    科研团队中的包欣祺、吴洋、翟椿东等几位研究生对小牛犊更是喜爱有加,他们亲切地称两头小牛为“老大”和“老二”。包欣祺告诉记者,721日北京遭遇大暴雨,牛棚里的积水没过膝盖,刚出生两天的“老大”几乎要漂起来,几位同学决定把小牛转到他们在牛棚旁的宿舍中,从此“老大”有了新家。

    倪和民教授说:“我国虽然有五大黄牛品种,但是还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肉用品种。优质牛肉的关键因素是肌肉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就是大家通常比喻的大理石花纹状牛肉。我们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就是想培育长有大理石花纹状肉的肉牛新品种。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的牛犊诞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项技术将是黄牛品种改良、开发与利用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在今后几年内,大家也许就能吃到国产优质牛肉啦!”倪教授兴奋地补充道。

  中国教育报记者鲍效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