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北京农学院回顾、总结5年来的“村官”工作,并表彰了10名大学生村官科技推广标兵。标兵们各显身手,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柳明娟依托母校智力资源,运用自主研发的苹果有机营养液,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延庆县康庄镇西红寺村村主任助理马剑锋艰辛备尝,终使“西红寺”西瓜品种通过有机认证,提升了这一特产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在母校的领奖台上,说起“村官”的苦与乐,感念母校的培养及跟踪支持,数名获奖者哽咽了。
大学生就业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难点,如何实实在在引导、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北京农学院将大学生“村官”培养纳入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学校着力于组织保障、技能培训、专家支撑、跟踪服务等四个方面,编写出版30册“村官”培训教材,举办“村官”培训班46期,建立农业推广硕士授予点,拓宽“村官”的深造渠道。
5年来,北京农学院共有2200余名毕业生踊跃报名到京郊农村任职,占学校毕业生总数的27%,其中587人担任大学生“村官”。学校的探索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
在著名高校荟萃的京城,无论知名度、还是规模,北京农学院都只能算小学校。然而,5年坚持不懈,众多的毕业生走向京郊农村,甘洒汗水在田野,而且多有所成,这确是不平凡的大手笔。
北京农学院的探索说明,每所高校,无论大小,都有用武之地。前提是找准时代、国家需求与自身特色的结合点,沉下心来,默默实干,创造性地干。
推而广之,任何领域的强者都不可能所有方面都强,所谓尺有所短,弱者也有局部的优势,即寸有所长。把优势做强、变成亮点,弱者也可能逐步走向强者。这样,就会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社会就能生机勃勃,活力充盈。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24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