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基本实现了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又“流得动”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起一个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前不久,北京市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与会者围绕“大学生村官转岗流动和成长成才与企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论坛上,各方对大学生村官队伍健康成长的关注令人感动,各方在爱才育才上富有成效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村官乃至青年人才的流动发展,为服务城乡建设构建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让我们共同思考解答。
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桥梁。如何有效地引导、团结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是关键,成立大学生村官科技推广协会是根本途径。
北京农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培训和后续支持等工作。截至2010年11月,学校已经累计选拔和输送大学生村官近626名,分布在全市13个区县140个乡镇和400余个村。
如何有效地引导、团结和支持广大村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官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关键,成立大学生村官科技推广协会是根本途径。我们从三个方面积极推进:
一是在区县逐步建立协会的组织架构,畅通村官联系学校和专家的组织渠道。学校大学生村官工作办公室是协会建设的协调和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在区县成立分会,选聘工作业绩优秀的村官担任分会长。分会在推广教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村官技术需求整理、技术帮扶、科技信息传播等工作。
二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学校“1+1+X”科技培训与技术转化体系。2006年,学校与延庆县联合推出了“1+1+X”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体系,由学校专家团队带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带动培养帮扶多名骨干农民,形成传帮带式的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体系。
三是整合校内外科技资源,建设科技资源服务体系。以推广教授为工作抓手,百名农业科技专家为技术支撑,将成果转化落实到田间地头,一方面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帮助村官实现创业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同时,学校依托专兼职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教授队伍,构建“政、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服务保障体系,使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青年骨干和实用人才。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队伍。2006年4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团长的专家顾问团,现已扩充到百名专家教授。2007年,学校又建立了推广教授制度。以推广教授和村官顾问团为核心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队伍,集中科技、项目与人才资源,为村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定期开展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训。在学校积极开展的非农专业村官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采取村官到校集中培训,举办成果转化新闻发布会,免费开放学校视频资源、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力度。另外,学校将图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免费向大学生村官开放,拓宽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0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