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步走——”,伴随着整齐的踏步声,24名身着军装、手擎国旗的女生,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15年来,在北京农学院,国旗班每天都要这样,到办公楼前升降旗。
北京农学院生源70%来自城区,女生比例高达七成,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命题。为此,早在1995年,学校首开先河,建立首都高校第一个女子国旗班,把规范的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我志愿加入北京农学院女子国旗班,遵守国旗法,爱护国旗……”这是338名普通女生面对国旗许下的承诺,每送走一批老成员,国旗下又响起24名新护旗手的铮铮誓言。
国旗班选拔极其严格,从各院推荐军训优秀学员,到正式成为国旗班成员;从100多人的训练,到24人的行进队列,3个月间,每天都有人被淘汰。负责国旗班日常管理的王建利老师告诉记者:“每名大一新生都想加入这个集体,被国旗班淘汰的学生,无一不是哭着鼻子离开训练场的。”
与此同时,国旗班“战士”还要经历整整一年的半军事化训练。除了每天升降旗,周一参加全校升降旗仪式,还要定期组织对国旗法的宣传等。“能够坚持15年,国旗班除了靠建立完备的制度,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约束着每一个队员。”北京农学院团委书记杨宝东介绍说。在国旗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必须要名列前茅,国旗班的学生不允许有挂科,每年有90%以上的队员获各种奖学金。
“国旗班的磨炼使我们从柔弱的独生女蜕变成了勇敢的护旗战士。”谈起国旗班的收获,这些花季女孩不约而同地说道。“在接近零度的天气里,大家都不能戴手套,手都冻成了紫红色;夏天的太阳照得眼睛都睁不开,穿着厚厚的军装一站就是一小时。”第九届国旗班战士刘洋回忆说。
国旗班有一个届届相传的国旗日记,上上密密麻麻写的是每个人的小窍门:怎样通过眼神、手势的交流使小组的配合整齐划一,怎样安排执行任务的这一年的生活,才能留出最充裕的时间等。
此外,国旗班的行动也在悄悄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操场的时候,正在举行的足球赛迅速停下来,数百名观众和球员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在农学院,女子国旗班就是这么有感染力!”从学生干部到社团精英,从学习标兵到文体骨干,从优秀团员到党员模范,校园里处处是国旗班女生飒爽英姿的身影;从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人员到奥运会火炬传递助跑手、残奥会火炬手,到处是青春的榜样。
“不比花木兰,不比娘子军;国旗班战士,立志守国威。”当年唱这首歌的小旗手们如今都已经成长为今日的栋梁之才。带着优秀毕业生的光荣称号离开了母校,第12届国旗班班长郭艳伟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选择这条路是一种责任吧,这种责任感源于国旗班精神。”郭艳伟说道。
■本报记者 王超群
■本报记者 王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