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首都教育】北京农学院:“四个体系”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时间:2010-11-18 作者:首都教育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北京农学院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凝结出“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的实践精神。在多年的就业工作实践中,学校着力构建组织保障、能力提升、跟踪服务、激励引导四个体系,为毕业生到村任职提供支持保障。

学校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视为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难得机遇,从组织和制度建设入手,整合资源,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党委、就业领导小组和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村官工作办公室三级领导体制。

此外,学校还以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三个至少”活动,即在校期间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至少参加一项专业竞赛、至少开展一次不少于一周的农村调研;大力建设三类社团,即科技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实现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本领。

为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生的跟踪服务体系,学校成立了由百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大学生“村官”专家顾问团。一个专家带一名村官,选派教师进行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指导服务,并将大学生村官纳入“1+1+X”科技推广体系,架起大学生“村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桥梁。

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北京农学院还别出心裁,分类树立“村官”典型,有针对性地服务基层。如资源技术技术结合型-----贾辉、技术成果引进型-----王贺、自主创业型----陈墨等先进典型,都成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就业。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四个体系”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9年,市委教育工委组织排演的话剧《大学生“村官”》,就是以北京农学院优秀大学生“村官”群体为原型创作的。截至目前,学校共有577名毕业生到13个区县任职大学生“村官”,其中4名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16名荣获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