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光明日报】让思政课既“吸引人”又“触灵魂” ——专访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教授

时间:2024-03-18 作者:董城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

近年来,北京农学院作为首都农业院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知农爱农为农新型人才,不断创新乡村振兴实践育人路径,强化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在其中,学校着力创新思政课方式途径,取得积极效果。围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记者专访了该校党委书记赵锋教授。

记者: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请谈一谈您的认识和理解。

赵锋:办好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要把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不断完善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增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活力,提高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效果,切实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课程作用。

记者:在创新和完善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方面,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农学院的思路和措施。

赵锋:办好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首先要建立一个“好机制”。近年来,北京农学院深入探索和推进适合首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和模式。学校党委先后颁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和保障体系,从顶层设计、规划发展、师资队伍、条件建设、资源支撑等方面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评思政课常态化机制,构建领导评、专家评、同行评、学生评的全方位评价体系,打造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记者:思政课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您的认识和理解。

赵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办好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特别是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遵循“活”的现实,在“讲活”上下功夫。

结合北京农学院实际,我们透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引导学生领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透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感受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些贴近学生们的“活”教科书,既“吸引人”又“触灵魂”。

作为农业院校,北京农学院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三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把思政课开在讲在田间地头,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入耳、入脑、入心。

记者: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具体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上,北京农学院对此有何考虑。

赵锋: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标准。办好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最终要体现在“好”的效果。思政课是否真正发挥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作用,能否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归根到底在于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在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思政课的“好效果”既体现在显性效果,又体现于隐性效果。显性效果重在外化于行,体现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的良好有序、积极正向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隐性效果重在内化于心,表现为青年大学生科学正确、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政治信仰、道德情操等多个方面。

思政课的“好效果”既有短期效果,也有长远效果。短期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满意度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等具体指标;而长期效果则体现在青年大学生的理想、抱负,体现在农业院校大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责任与担当,体现在“强国兴农有我”的实际行动上。要让思政课释放更多“真理的味道”,助力青年学生夯实人生根基、成为栋梁之才。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cbf4bd0bf2fb4989a7cb2b01db84cc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