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千龙网】北京农学院:创建“3+1”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时间:2018-05-25 作者: 来源: 浏览:

 

编者按:201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首都文明办、北京市教委同步启动“首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7年,北京市2所高校、3所中小学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3月,本市273所大中小学校被授予第一届“首都文明校园”。这些校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建设校园文化为目标,在文明校园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为充分展示“首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开设“首都文明校园巡礼”栏目,聚焦文明校园创建亮点,充分发挥文明校园的示范引领作用。

 

千龙网北京 5月24日讯 (记者 陈晨)“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这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2006年为北京农学院写的题词。从这句题词中不难看出,学校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在建校60余年的时间里,北农人始终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发挥的淋淋尽致。

创建“3+1”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及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发展需求,北京农学院深入基层,研究判断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需求和社会导向,创建实施了“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据学校教务处处长李奕松介绍,根据都市型现代农林业一二三产融合的特点,学校创建实施了三年理论学习和一年实践学习的“3+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造了都市型现代农林业全产业链专业体系以及特色课程和教材体系,构建了以学生收获为目标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建了都市型现代农林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解决了知识与能力架构等教学顶层设计不适应、不精准,课程体系与都市型农业需求不匹配、教材滞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等多个难题。

重视实践能力 以学生收获为目标

学校构建了由“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学科实验室、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科学系统地培养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农林人才。

“在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进行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实验和综合大实验训练,重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综合技能训练实验”李奕松说:“占地11500余亩的大学科技园是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践实习的最佳场所,在这里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基地还可以进行综合练习和顶岗实习。”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洋同学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在本学期跟随着自己的导师进行了科研创新训练——《红景天的组织培养》。通过前期的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红景天的培养与发育,并制作出成品。“红景天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帮助女性美容,广泛的使用在制药产业中。通过科研创新训练,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感觉自己学有所成。”周洋表示,在学校举办的文化节中,她将自己培育出的植物进行售卖,“卖多少钱不重要,关键是乐在其中。”

发挥专业特点  服务社会

近年来,学校结合专业特点、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师生深入京郊区县乡镇村,开展技术帮扶、农民培训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典型,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难题。同时,注重志愿服务“接地气、接民气”,100多个师生组成科普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活动。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共有近5000余名北农学子参与并圆满完成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葡萄大会、世界种子大会、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任务,学校被授予“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最佳服务保障奖”、“中国网球公开赛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除此之外,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为政府、企业、行业等提供服务。成立了“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服务中心”、“国家(北京)现代种业创新试验示范区智库”等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研究,助力北京“四张牌”建设。

依托学校“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近5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8期,累计6100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骨干带头人12期,累计1300人次;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培训21期,累计820人次;北京市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3期,累计1120人;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培训2期,累计400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训14期,累计3300人。受市委组织部和市农工委的委托成立北京市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健全了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已经成为首都涉农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依托学校在京津冀建立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试验站、教授工作站、扶贫工作站、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实用技术共200余项,为京津冀等地区农林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