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同志一直勤奋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坚守“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把握大学生认知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备好每一门课,讲好每一堂课,注重将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启发智慧”,将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2020年,被评为2018-2020年度“三育人”标兵。
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三农”情怀
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主持和参与多项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持续推进“以参与式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影视教学、自制式教学、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积极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慕课等课程建设。
她注重将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启发智慧”,将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将课堂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通过学生讨论、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环节,带领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启发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找到事物本质规律,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并多年来持续推进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每次课程结束后都让同学们反馈课程学习感受,并在下一轮教学中结合教学反馈完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双重健康成长培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正确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课程多次受到校内外专家、督导好评,学生评课一直为优秀。曾获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主讲的《农产品运销学》被评为校级“优质本科课程”,并近年获得全国教指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她常通过开班会、谈心、进寝室、组织各年级经验交流会、带领学生赴校外实习等多种途径,深入学生当中,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了解学生现实问题与需求,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培育学生。通过具体事情的处理,手把手、心连心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通过校外实习调研,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各区县农业管理部门等,让学生脚踏实地感知三农实践,培养三农情怀;通过理论学习和论文撰写,耐心给学生逐字逐行讲解和启发,让学生在理论认知、论文谋篇布局、字里行间里提升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先后多次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完成科技论文并获得北京市“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等。
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她努力探索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和有效形式,在专业课程课堂中、在各年级班会中、在全系师生培训会中、在各种论文答辩活动中、在校外实习实践中,在与学生们的谈心交流中、在与预备党员的组织谈话中将管理工作、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学生培育、能力提升多方面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卓越农林人才。在全系师生的努力下,近3年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专业类、“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等素质类省部级奖24项和14项,参加北京市教委实培项目13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与社会调查覆盖率100%。
作为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赵海燕有科学管理、良好沟通,工作业绩出色,为专业发展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她虚心向前辈和老领导们学习,并切实做好学生的调研工作,学清楚历史,摸清楚现状。同时诚恳地多方沟通和请教,围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和学科发展,围绕学院和学校中心工作,多维联动,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组织管理水平,一方面群策群力群心,不断完善系务班子工作机制。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申报国家和市一流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申报博士点等系列重大工作中,率先垂范,积极努力,并充分发挥和调动农经系全体师生的力量和热情,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申报促发展。将评建工作与长效发展融合起来,将管理工作与学校育人目标结合起来,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经过集体努力,农林经济管理系曾获得北京农学院“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等称号,并获得省部级教学奖励5项等。
寓育人于服务之中,帮助学生设计未来之路
赵海燕为学生提供真情和细致服务,用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她诚心诚意为学生办实事,尽心尽力为学生解难事,寓教育、引导于服务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并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共同设计未来之路。同时充分尊重学生,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保护学生表现和发展自我的要求,运用感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多次在各年级班会、培训会中给全体学生详细讲解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籍异动、学分计算、考研和就业等与学生切身相关的事宜,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对大学四年安排的了解,对未来发展的设计。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手机号、微信号和邮箱全部告知学生及家长,为学生和家长们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有困难随时联系,有需求随时交流成为工作中的常态。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持续提供相应“服务”,包括档案办理、校内信息需求等,切实做到学生有需求,服务有保障。从学生入学、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实习、毕业、就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程系统服务。
同时在研究生培养中,按照教育部、学校和院系的相关要求,夯实“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担当,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从思想品德、理论研究、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系统对研究生进行培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培育和影响学生们。从责任、高度、坚韧、兴趣、细心、活泼、担当等维度培养研究生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切实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导的研究生在CSSCI、北大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毕业论文每年度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并学生多次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百伯瑞科研奖学金,获得优秀研究生等称号,目前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国家农业部、农业龙头企业、国家金融机构、区县农业部门等就职,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表现出色,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
同时科研上坚持问题意识,“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为导向”,心系“三农”,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先后主持和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农业部、北京市教委、发改委和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重要课题20余项,在《Journal of Food System Research》、《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教材6部,科普书籍3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