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新华社报道我校科技小院师生助力北寨红杏增产增收

时间:2023-06-14 作者: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 浏览:

6月13日,新华社以《杏树林下的科技小院》为题,对我校科技小院师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重要回信精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助力北寨红杏增产增收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深入报道。全文如下——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孟夏时节,天蒙蒙亮。北京农学院研究生高婕戴好遮阳帽、披上防晒服,驾驶电动三轮车载着两名同学从村委会大院驶出。10分钟后,伴随一声清脆的手刹声,电动车“干练”地停在一片杏林边上。

卸下铁锹和样品袋,高婕绕林一圈,盯准了长势相近的三棵杏树。三人在距离每棵树1.2米的东南西北四个点位,用脚踩着铁锹使劲下挖,再把土壤揉碎混合装入自封袋,完成取样。

“土壤也有生命,需要体检。我们把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它的酸碱度、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给村民提出有针对性的林地管理建议,科学提升红杏产量和品质。”高婕顺手擦去布满额头的汗珠,“按照已检测的土壤数据看,大部分村民家的杏林,都面临施肥过量、营养过剩的问题,这不符合杏树‘喜素厌荤’的特性。”

北京农学院学生驾驶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北寨村路上(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德欣 摄

北寨村地处北京市平谷区,三面环山,因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富含砂石的土质条件,成为红杏生长的天然沃土,被誉为“中国红杏之乡”。然而,由于长期粗放式管理,村民们眼看红杏逐年减产、品质下降,打药、施肥样样不少,仍无济于事。

2019年,北京农学院教授贾月慧团队到北寨村调研发现,村民普遍缺乏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网络销售方面的经验。“我们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村里建设了科技小院,让农学院的研究生分批次入驻、教师定期探访,帮助老乡解决难题。”

杏花历经四轮开谢,北寨村的科技小院也迎来送往四批学生。高婕作为今年驻村的“新人”,不到两个月已跟不少村民成了朋友,更成了“科研队友”。

北京农学院学生高婕在北寨村科技小院进行土壤样品处理(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田晨旭 摄

走进“孔府杏园”,墨绿色树叶下掩映着一簇簇黄里透红的杏果。取完土壤样品的学生们,又聚精会神听起了这片杏林的主人、北寨村村民孔凡利讲解种杏要领。

“你看,我家这树下野草不少,好些人问我为什么不除掉。”已有20余年杏树管理经验的孔凡利,嗓门逐渐抬高,“夏天天热,这些草能吸收掉一部分闷热的湿气,杏就不会‘热脱皮’了。”话语间,他从裤兜里掏出一把钳子,随手剪掉枯枝。

“夏剪、秋剪、冬剪,剪枝大有学问,这些都是孔叔教我的。”对于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高婕,农村是最好的农学实践大课堂,村民们恰是最资深的社会实践导师。

科技小院把农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民们口述杏林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学生们总结提炼背后的科学原理,用实验数据加以论证,再“翻译”为统一、通俗的杏林管理方法,反哺给农民。

“前期对北寨村杏树摸底时发现,孔叔种的红杏品相好、口感甜,拿到实验室检测后显示含糖量明显较高。”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李顺垒说,团队准备用量化的方式,分析这片杏林的各项环境指标,再对比长势较弱的杏林对应数值,找到影响红杏品质和口感的关键因素。

农村大课堂包罗万象。在贾月慧看来,学生们正是以“自找苦吃”的精神,近距离感悟乡土中国的魅力。

“有的孩子在学校一讲话就脸红,现在到村里天天和乡亲们打交道,沟通能力自然提高了。钻研红杏之余,学生还要成为多面手,比如处理雹害理赔、制作网络销售二维码,甚至手机上网教学,都是他们的‘业务’范畴。”

北寨村村民于纪红(左一)在杏林里与北京农学院专家交流(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实践中,总有学生难解的问题。面对病虫害,学生“一键呼叫”,导师团队便驱车从学校赶到农田里“坐诊”,为杏树“望闻问切”。

“教授们来了!”几十米开外,早已守在自家杏林门口的村民于纪红,一眼认出了北京农学院的老师们。

近日来,于纪红家多棵红杏树干底部不断渗出褐色胶状物质,“就像血管破裂后往外渗血一样”,让他心烦不已。专家们顾不上寒暄,跟着于纪红径直小跑到地里,蹲下查看树干患处,集体会诊。

“初步看,这片地平时施肥太多,养分比例失调,导致树体虚弱。您把外面的胶清理掉后,涂些石硫合剂,近期减少施肥,慢慢就好了。”北京农学院副教授刘杰的一席话,给了于纪红一颗“定心丸”。

北京农学院专家在北寨村村民的杏林里查看树体健康状况(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如今,北寨村的红杏种植逐步走向科学化,红杏产业正企稳回升。北寨村党支部书记刘福东告诉记者,在科技小院的加持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学生们来了后,给我们开了网店,每年红杏成熟还帮忙处理网络订单。去年有50%都是线上销售。”

自2009年全国首家科技小院成立以来,中国各地科技小院数量已超1000个,覆盖31个省区市,不仅为农业高等院校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模式,也为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透过杏林,几近衔山的夕阳,洒在师生们和村民们的脸上。“专家给支招,心里踏实多了。”于纪红说着,紧拧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547932?d=134b1d5&channel=weixin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