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稼穑正当时。清明时节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北京农学院师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小院,把新技术送到广阔沃野,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为京郊农民春耕春管增添“科技范儿”。
从实验室到垄沟 田间课堂助春耕
近日,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黄体冉、杨明峰、李晶三位教师带领北京延庆浆果科技小院师生,走进昌平区巨昌水利公司种植基地,开展软枣猕猴桃种植技术推广活动。

在种植园中,三位教师化身“田间讲师”,“大伙儿看仔细喽,这垄沟垄宽嘛,要根据品种特性灵活调整......”从株距设计到水肥配比,从病虫害防治到后期管理,他们手把手教授种植要领,细致的讲解让在场农户频频点头。学生们与农户们一起挥锹铲土、扶苗定植,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培育的幼苗,还和农民技术员一起探讨幼苗栽培和管理要点。“把我们的实验搬到农村大田里,专业学习和科研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了。”一位研究生边擦汗边说。
“我们通过‘专家+研究生+种植户’的联动模式,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团队教师表示,将继续扎根田间地头,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清明时节防治忙 梨园来了“灭虱人”
“现在梨木虱虫口密度在中果园中较大,需要抓紧处理,以防对梨树生长造成更大影响。”近日,在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任争光副教授的带领下,植物医院工作坊的师生们来到门头沟孟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梨”享田园,开展京白梨春季病虫害防治工作。

清明前后,气温骤升,正是梨木虱越冬成虫出蛰的时候,团队师生分别对孟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梨”享田园的梨木虱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任争光指导果农春季补施微生物菌肥,并根据天气特点,重点讲解了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科学选肥等关键技术。“开春按任老师教的法子施了菌肥,现在梨树叶油亮得很。专家就是不一样!”果农笑着说。

“我们将技术指导与创新服务深度融合,通过精准施策、智慧赋能、组织培训等举措,打通春耕生产‘最后一公里’,以科技硬实力和为民真情怀,绘就乡村振兴的‘春耕答卷’,为‘实干创先年’写下生动注脚。”团队教师说道。
科技支农促春管 打好备耕主动仗
4月1日,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植物健康研究院团队尚巧霞、赵晓燕、梁琼、陈艳、任俊达、刘灿、闫哲来到延庆区,针对设施果蔬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开展生产指导。
延庆区果蔬生产在北京市果蔬供应中占重要地位,团队先后到延庆区康庄镇西红寺村、旧县镇、大榆树镇等地,针对当地果蔬生产中遇到的根结线虫病、菌核病、连作障碍、果实品质不稳定、药剂错用等问题为果农一一解答,并给出详细指导和解决方案。

“春来人不闲,咱这大棚里的活儿可耽误不得!多亏专家们赶着农时来支招,手把手教咱解决甜瓜线虫病、草莓烂果这些头疼事儿,今年这棚蔬菜品质指定能上个新台阶!”果农连连称赞道。

科技赋能乡村美 百合绽放致富路
近日,园林学院张克中教授带领研究生深入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玫瑰风情园指导赏用兼百合种植。

占地面积约2500多亩的蔡家洼玫瑰风情园,之前主要种植月季、玫瑰等功能性花草和观赏植物。自2023年起,北京市景观休闲创新团队赴蔡家洼村,进行赏食兼用百合、景观百合等花卉景观营造的试验示范工作,作为北京市景观休闲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张克中主导了其中的赏食兼用百合、景观百合、粉黛乱子草的景观营造与示范工作。

张克中在现场指导农民整地、作畦、开沟及仔球栽种,特别强调了株行距、种植深度、施肥浇水、前期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食兼用百合品种推广和种植技术指导受到了农民欢迎。“该赏食兼用百合的种植示范,不仅能在6月中下为园区提供花卉景观价值,10月底也能让园区收获一批食用百合种球,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张克中说道。
春耕春管是保丰收的节骨眼儿,北农师生们以“实干创先年”为抓手,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支农扶农,在乡土中国深处解民生、治学问,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证明,科技能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