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潜心育人 | 创新创业学院:立足学科 面向产业行业,构建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新农林人才培养新机制

时间:2020-09-28 作者:创新创业学院 宣传部 来源: 浏览:

北京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作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自成立以来,提出“立足学科专业,面向产业行业,构建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始终“坚持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思创融合”的四位一体创新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本为本,扎实推进“四个回归”,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以研究项目为载体,以学生收获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的双创培养模式。紧紧围绕“面向个体激发活力,面向集体培育团队,面向成果重点扶持,面向文化着力积淀”四个层次开展工作,着力打造实现育人为本、创新驱动、多维协同、深度融合、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良好育人局面。2020年,创新创业学院被评为2018-2020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

以专创融合为基础,系统培养,夯实创新人才培养根基

创新创业学院坚持以抓课程、固根基为导向,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普适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

以“三课程一平台”载体,将创新教育贯穿大学学习始终。通过多元化协同培养机制,强化全产业链培养合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入学教育、课堂教育、专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相串联。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基本达到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和训练的学生全覆盖。

以3D课程体系为举措,健全创新教育新方法。通过设立“1+1+1”的3D创新创业培训系统,以“创新创业大讲堂”为目标指引,以“创新创业训练营”为专业提升,以“创意梦想秀”为实践演练,真正做到以讲堂+培训+实践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以课程知识推动实践项目的创新和发展,以实践项目检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以三全双创思路为指引,实现创新教育无死角。通过落实“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双创工作思路,将“面向全体、结合专业、双创贯通、强化实践、分类施教、梯次递进”的教育方法融入“普适教育、专业教育、提升教育”的三阶段教育模式。以普适教育为立足点,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根基;以专业教育为出发点,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支撑;以提升教育为突破口,筑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主体。以此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目标。

以科创融合为提升,厚植土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环境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学生创新创业紧密衔接的发展模式,鼓励科学知识与创新思维相融合,教师科学研究与学生创新思维相融合,校企合作与学生创业成果相融合的育人举措。积极开展与科技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创业团队踊跃申报首都科技创新券的示范活动,带领学生团队参加我校林果业生态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培训及活动,参加“京津冀农业菁英班”培训,坚持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元素相结合,深度融合,深入协作,通过了解我校教师科研情况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从而整合校内及社会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和展示平台,厚植双创教育土壤,建设双创人才培养新环境。

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深度扶持,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平台

2019年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我国产教融合改革步入了快车道。实施方案指出:“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和企业面向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

以平台为驱动,提升创新教育实效。学院依托“三场一园”资源,并与校办产业处紧密合作,以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主要发展平台,拓宽渠道,成立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孵化为核心的“人才培育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金融服务平台”等六大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工商注册、财税代理、法律咨询、知识产权、融资等创业扶持服务,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服务保障。

以企业协作为补充,优化创新教育成果。学院依托北农科技园为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东方永德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优多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园区入驻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就人才培育、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共建合作。积极鼓励入驻科技园的企业结合自身专长和优势,对大学生双创工作以“手拉手”方式实行“传帮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项目为导向的寒暑假实习岗位,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岗位,并开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及对口宣讲会;入园企业相关负责人、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为本科生开设创业培训和讲座,从技术、孵化、资金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扶持,实现了企业反哺于学校本科教育的目的。

以思创融合为引导,强化质量,提升育人新境界

充分利用学校项目、资源优势,开展双创教育与实践。依托我校作为北京市级和昌平区级初中学生开放科学实践活动单位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程,面向育人,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理念,积极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与昌平团区委、平谷团区委、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药大学等政府与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为昌平团区委开展“回天地区”社区公益活动,为平谷团区委开展“多彩青课堂”,为中国中医药大学工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干部及部分研究生团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一年里开展初中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超过1000人次,为其他政府、单位开展劳动教育公益活动超过1000人次。

社会服务的开展都是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学院积极招募了来自8个学院的上千人次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学生们自发成立北农耕读团支部、创新创业社团等学生组织,进行志愿者、助教招募、培训、选拔等工作,自我运营、自我管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成为了我校学农教育的中坚力量。更有优秀研究生参与到了实操环节为同学们进行演示和指导,形成了“老师授课、学生助教”和“学生实操、老师督导”的新模式。目前有近10个团队以此为内容,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与孵化。

以“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及赛道。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鼓励同学们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和赛事项目申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及赛道。以“青红赛道”作为思创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19年报名参赛该赛道9支团队,其中2支团队获得北京赛区三等奖。

创新四创融合人才培养新机制,深耕实效,彰显双创育人成效

在课程建设方面,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公共选修课,累计开设3个学期,选课人数262人。作为开课单位,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等在线尔雅课程,累计参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生达4000人。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牵头并组织的讲座、培训、创新创业训练营等50场次,参与学生4000人次。讲座的时间由入学教育到就业创业,内容由创新思维迸发到创业孵化实训,主讲嘉宾从高校教授、创赛评委到企业高管,可谓“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并组织的双创竞赛,包括“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11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省部级奖项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其中包括“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7个三等奖,北京市优创团队2个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深度对接双创团队76个,服务团队140次,对团队服务指导孵化不断线。

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申报,获批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协助我校大学科技园申报并入选“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

教育的未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北京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始终认为,以本为本,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作为己任,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思维相衔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建设“新农林、赢得新时代”添砖加瓦,为造就“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的青春力量”战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