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这一天因“525”谐音“我爱我”,也被称为“爱自己”日。“我爱我,不止今天”,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领域持续深耕,开展系列创新实践,为北农学子构筑心灵港湾,让青春在健康与自信中绽放光彩。
多彩活动 点亮“心灯”
在今年的第二十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季”活动中,学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关怀的意识,营造温暖积极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心理漫画大赛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生活中的心理随想、成长感悟转化为可视的创意表达。


心理成长演讲比赛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成长舞台。在这里,同学们以真挚动人的语言,讲述着自己面对内心迷惘时的觉醒、管理情绪波动中的智慧、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以及在生活中勇敢挑战、破茧成蝶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分享都是一次心灵的共振,每一段经历的交流都化作前行的力量,让参与者在倾听与诉说中实现心灵的相互启迪与共同成长。


心理趣味运动会释放了学生压力,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培养集体凝聚力和社交能力。

与AI共读一本“心”书活动,借助AI技术阅读心理类书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心灵成长和自我提升。

心理情景剧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引发同学们的共鸣与思考。

趣味游园会激活了学生心灵能量,纾解焦虑,增强情绪调节力,搭建社交联结桥梁,绽放青春心光;心鸣音乐会依托音乐创作对大学生情绪疏导和创造力激发的深层价值,达成心灵共振与自我突破;“自由即自律”睡眠饮食打卡活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规律生活成为滋养青春生命的“心能蓄电池”。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心理活动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学校组织搭建平台,让自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全身心投入感受到他人的温暖与支持,期待未来能参与更多心理健康活动,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充实和强大。
心灵基地 温暖守护
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融合探索,建立学生心灵成长基地“春泽园”,这是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在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基地内精心打造了“种植园”“心情树洞”“放松秋千”“寄给未来的信箱”等特色功能区,通过自然场域、艺术实践与心理教育的创新融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滋养心灵的温馨港湾,迅速成为校园最受欢迎的“心灵打卡地”。

本学期,在“春泽园”中开设了团体辅导、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多种丰富的活动。通过多感官体验和自然浸润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在劳动中静心,在自然中舒心,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的心理育人效果。在植物种植与养护中,同学们通过松土、堆肥、拔草、播种等农耕实践,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感悟成长的真谛。

在手绘风铃、花园设计、花牌制作、植物拓印、粘土重塑、沙画制作等系列园艺和手工劳动实践中,不仅让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学会静心观照自我,更通过作品分享建立起温暖的情感联结,在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了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深层认知与责任担当。

携手同行 共筑“心防”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24 小时×365天不间断进行心理热线值守,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防护网。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选修课,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帮助同学们系统学习心理知识,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专项培训,如心理委员专业知识培训、宿舍长工作技能培训等,强化工作能力,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培养“生力军”。学校还积极与家长沟通协作,定期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家长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共同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工作体系。学校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大力推进“五育并举”,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培育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