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学校举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暨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出征仪式。党委书记赵锋出席活动并为师生上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出征仪式由党委副书记郑品石主持。

赵锋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上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近年来,广大北农师生听从党的号召,勇担强农兴农使命,奔赴祖国各地“三农”一线,用智慧和汗水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百姓的口碑,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北农人的使命担当。
赵锋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时刻牢记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殷嘱托和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成就;要发扬“自找苦吃”精神,深入乡村振兴前沿一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深入了解农民所思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探寻解决方案,在行走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真正把强农之志转化为兴农之行,奋力书写北农学子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赵锋为师生实践团队代表授旗。今年暑期,学校将组织521支团队、3000余名师生奔赴祖国各地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支农扶农社会实践。
今年,学校创新推出“揭榜挂帅”社会实践专项,鼓励师生主动对接产业真需求,精准解决产业真问题。经过前期征集榜单、申报遴选,共有15支团队成功揭榜。“揭榜挂帅”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创新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体现了学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展现了学校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首都乡村振兴的责任和担当。

出征仪式上,我校延庆区小浆果科技小院指导教师黄体冉、密云区古树文化研究教授工作站指导教师黄凯与“揭榜挂帅”社会实践专项代表签约。师生表示,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实干实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师生共同观看了2024年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片,3位师生代表分享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2024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二等奖获得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魏晓峰带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实践调研、技术助农、文化培育等方式,助力河北怀来葡萄和葡萄酒品质提升,受到当地果农一致好评。团队还依托大兴区礼贤镇的小麦资源,与公司合作建立原麦味道工坊和原麦艺术馆,获评北京市“百千工程”首批示范村中的重点项目。魏晓峰表示,将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持续推动课堂向“三农”一线延伸,引领学生真正“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2024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国际学院金佳欣同学所在的团队为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精心规划“关果屿”徒步路线方案,设计特色文创产品,并通过双语短视频传播历史文化,为村庄发展注入青春活力。金佳欣表示,将坚持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本领,为首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科学子力量。
2024年“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代表、园林学院王翊菲同学所在的“超级面点铺”团队,以“小种子大梦想”项目深耕乡村服务。团队成员化身“多面手”,为村里的孩子开设趣味植物科普课堂,出镜为当地蟠桃直播带货,蹲守田埂协助村民拔草分拣,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解锁“成长密码”。王翊菲表示,将把所学知识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实践团师生代表参加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