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独家专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
周文彰表示,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已经变成战略行动,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我国进入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氛围最好、力度最大的时期。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以用为本,坚决反对“武大郎开店”、“叶公好龙”等不正确的用人心态;高端引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要创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尊重人才成长和人才工作的规律,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强国之路的人才根本
——人才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
记者:“人才是强国之路的根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才政策和认识,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请周院长为我们简要讲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战略和《纲要》制定的政策和时代背景,以及您对《纲要》的评价。
周文彰: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靠人才,国家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还是靠人才。“人才是强国的根本”,这是我们从32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出的最深刻的认识之一。
1978年,我们党和国家决定把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从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工作重点的转移,使我们立刻感受到,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原来是人才奇缺。于是党和政府旋即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针,扭转社会风气、加快人才开发和建设。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时成为最鼓舞人心的口号;“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知识分子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先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学位制度、出国留学制度,建立了院士制度、博士后培养制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制度,留学归国人员激励制度,等等。这些重大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批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为我国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我国迈入新世纪,人才政策被进一步发展成国家战略。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抓实抓好。2001年发布的“十五”计划纲要,设专门一章,阐述“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正式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
2002年颁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十七大报告。
这次《纲要》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以大力度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而且,这个规划是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配套出台的。这三个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纲要》振奋人心,一个人才发展新局面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个新局面,不是只靠别人创造、我们享用,而是要靠我们参与创造。也就是说,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强国目标的实现,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同志更是责无旁贷。
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已经变成战略行动。从现在起,我国进入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氛围最好、力度最大的时期。我们首先要有紧迫感。10年时间,转眼就到。全国的规划纲要要分解为本地区的规划纲要,本地区的规划纲要要分解为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付诸行动。
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体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您如何解读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选人用人上,当前都存在哪些现象?人才强国之路需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周文彰:字指导方针中,我特别注意到以用为本、高端引领。
武大郎开店”叶公好龙”
“是选人用人上的最陈腐落后的心态之一。有这种心态的人,嫉贤妒能,凡是比自己高明的人一律不用,担心政绩被人抢,名誉被人夺,位置被人占,排斥人才、压制人才、甚至打击人才。这是人才强国的大忌,对此要严密观察,严格监督武大郎”开店”武大郎”店”店”店” 影响人才发展的另一种心态是“。重视人才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想落实在行动上;现有人才大材小用,引进人才置而不用,随意挫伤人才的积极性。我们各级领导同志自己不要做“,也要想办法不让“现象不断重演。
五湖四海”高端引领,就是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并且以他们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新思路。
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这叫一匙污水能毁掉一桶酒。一个无德无才的“能毁掉一个人才集体。这一道理从反面启发我们重视高端引领。人才团队一定要配好配强“。选拔一个德才兼备的“,对于调动全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团队,极其重要。
强国之路的良好环境
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关键
记者:
为了人才强国,我们不仅要有紧迫感,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担负着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历史重任,要切实负起责任,为人才发展多用心,多操心。用心改革创新,创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要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单位、许多领域都感到缺乏人才,但这些单位、这些领域都人满为患。一些不适合当公务员的人被拉进公务员队伍,一些当不好教师的人当起了教师,一些不具备警察法官素质的人戴上了大盖帽…… 要学会包容,不要求全责备。人都有缺点,而且能力越强,缺点也越明显;事情干得越多,缺点也暴露得越多。但长期以来,我们可以容忍不干事,但不容忍出差错,更不容忍犯错误。结果,平庸者平安,干事者有事,让人怕干事,不想干事。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只盯缺点、专挑毛病。尤其是对科技、艺术人才,不能用公务员的尺子去衡量要求他们。要学会包容,放心和放手使用人才。
黄金期”不成熟”动机有问题”成熟” 要打破人才的体制界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人才是人才,民营企业、民办学校、中介机构的人才也是人才,而且数量和规模将越来越大。我们要消除歧视和偏见,对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人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他们的发展纳入政府人才发展规划,让他们平等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向他们开放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请他们平等参与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要逐步打通体制内外人才相互流动的通道。
以上所讲,可以用四个字包揽:人才环境。为了人才强国,我们所要做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创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创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松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出以公心,负起责任,改革创新,一刻也不耽误地努力工作,使各地区、各单位,使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都成为人才发展的适宜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