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求是》:增强三种意识 夺取新的胜利

时间:2007-04-11 作者:求是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在今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他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自觉贯彻。

  为什么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28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大步迈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否则就容易出问题。事实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压力日益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结构变革加快,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大量新问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长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等。能不能妥善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这个时候强调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忧患意识,就会失去奋斗精神。忧患意识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源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和觉悟。我们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担负着执政兴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所讲的忧患意识,正是基于这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这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只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为什么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讲的科学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我们讲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经过改革开放28年来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民生方面一些新的问题正在逐步凸显出来,教育、住房、医疗、就业、收入分配等领域的一些问题还解决得不够好,一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清醒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些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着力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因而顺民意,得人心。

  要使中央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然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容易产生脱离群众、公仆意识淡化的倾向,极少数党员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冷漠无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欺压百姓等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对有些领导干部来说,坐在主席台上高谈阔论不难,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也很来劲,但要让他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深入体察百姓疾苦,认真解决民生难题,可就不容易了,难就难在公仆意识上的差距。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执政地位和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就是要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带领人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为什么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扩大了,我们的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各方面条件逐步改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这是值得高兴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志淡忘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甚至认为节俭意识成了过时的观念。在一些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中,滋长起一种奢侈浪费之风,无论生产、建设还是消费领域,都存在着许多铺张浪费现象。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公款消费大手大脚,楼堂馆所相互攀比,办公楼越建越豪华。奢侈成风实质上是一种腐败现象,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如果不能坚决刹住这股歪风,我们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

  强调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是因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不富裕,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大笔投入,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即使我国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加强大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仍然不能丢,还要继续坚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强调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还因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强调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还因为通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能够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厉行节约的风气,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的重要讲话,与他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总书记强调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语重心长,含义深刻,非常值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良好的作风和健康的意识,都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财富。只要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我们的头脑就会更加清醒,工作就会更加主动,前进的步子就会更加坚实,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