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原世娟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走进了北京农学院,成为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新生。无意间翻看课表时,她发现了一门特殊的课程--素质课堂教育,这门30学时的必修课好像和专业知识一点都没有关系。带着好奇心,她开始了这门课。第一堂课是由马兰青老师讲授的,马老师先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接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并拓展到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情况。素质课堂教育被学生们形象地称为“专业教育课”,以后每周的这个时间段都会有本学院不同的老师来讲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她对所学专业将来能够干什么有了初步的认知,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特殊的一门必修课
大多数学生带着对专业的迷茫进入大学,会困惑:“大学要学什么?”“大学要干什么?”“未来要做什么?”等。专业教育正是为了解决新生的专业疑惑而开设的,老师讲授的内容围绕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和人生经历通过讲解PPT进行阐述。
“在实践中,专业教师普遍认为这个讲座是他们所讲授的最难,这是因为面对对生物专业认识几乎为零的大一新生,老师要把发展最迅猛、最新兴的生物专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明白,内容不能太零散,还要有深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进而产生兴趣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此,每位老师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备课,很多老师在课件里使用大量的动画和图片,力求用图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说到这里,生物工程系主任张国庆老师忍不住感叹。
为了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知道学好生物是很有前途的。有的老师则以“求学与工作过程中的感悟”“探索生命的奥秘与乐趣”等为题。有的老师则举大量的实例,力求告诉学生生物技术在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难题的中起的重大作用,比如地沟油、餐厨垃圾的再回收再利用,酶工程技术代替工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如何用生物技术培育品质优良的玉米等。
这就是生物学院独具特色的专业教育课,如同指路神灯一样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获得学生的好评。专业教育课作为生物学院的公共基础课开设在大一的课堂。
说起开设这门课的初衷,生物学院领导们在采访中指出,以往专业教育,我们一般采取在入学教育阶段由所在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和教授就专业前沿发展和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对新生进行讲座。但是,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新生对专业知识的极度欠缺,他们对所讲内容的吸收并不理想,效果不好。二是新生进入课程学习后,没有了此类的对专业了解的讲座,刚开学讲的内容记不住,在大一学习过程中又不了解专业学习。
为此,生物学院进行一些探索:一是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为新生做一场讲座,讲座持续一年时间。在讲座中,每一位专业教师要充分的介绍自己,目的主要是让新生一入学就能认识熟悉每位本专业的老师。二是要求每位老师在讲座中,必须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科研工作,并拓展到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情况,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将来能够干什么要有初步的认知,同时引导学生更快地了解所学专业,确立自己研究方向。
专业教育课后,学生们根据老师们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跟着相应的老师做趣味小课题的实验,这样学生能更早的进入实验室,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付出于实践,提升对实验的兴趣度。进入大二,学生自愿组团参加大学生科创项目,进行创新研究,同时确定了毕设老师。到了大三,依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是要考研还是要毕业。选择考研的同学就要节假日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研究课题,选择要毕业的同学就要等待实践活动了。大四一开学,考研究生的同学就要认真备考,不考研的学生就要进入实习。
特殊课的特殊影响
专业教育课,为正在迷茫的新生指点迷津,使他们确立专业思想和专业理想。通过上专业教育课,学生了解了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看清了就业前景,制定了对未来的规划,从而更加认真,更加安心的投入于本专业的学习。自从学院开设了这门课程,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大大增加,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通过率年年上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果。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在企业中得到锻炼,熟练了专业技术,提高了应用水平,毕业后更好更快的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同学们到了大二,便可以开始“趣味小课题”了,那什么是“趣味小课题”呢?同学们首先选择好自己所感兴趣的小课题,接着联系老师,当和老师所讨论的项目确定好后,第一步就完成了,然后就是愉快的实验室之旅啦。想必不少学习生物的同学们都渴望着来到实验室,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付出于实践吧?那么“小课题”就是你渴望的开始!你可以和老师来到实验室,大展拳脚,定制自己的计划,开展自己的实验,提前完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