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今年是6月6日进入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其含义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非常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大忙的季节。”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对这个忙碌时节的最好诠释。人们常说:“三夏”大忙时节,即由此而来。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鹏(伯劳)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过,中稻、甘薯移栽到了尾声。南方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麦阶段,秧苗嫩绿,生机盎然。“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这时田野上的美丽风光。到了芒种季节,盆地内还未移栽的中稻,应该马上栽插,如果再拖延,因气温升高,水稻营养生长期变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肯定不高。甘薯移栽最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甘薯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增加,而且等到秋来时温度下降,影响薯块膨大,产量也将明显减少。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在此时进入黄梅季节。梅雨天的普遍特征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天气。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三分之一(个别年份为二分之一)是梅雨季节降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份。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茂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对庄稼非常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晚,作物就会因干旱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另外,梅雨也有对人们生活有不利的一面,因为阴雨日多,空气湿度大,容易造成室内阴暗潮湿,使家什、衣物或其他东西生菌发霉,故民间戏称为“霉雨”。若遇此种情况,建议选择在晴好天气打开窗户透光透气,并把生霉的东西拿出来曝光翻晒,以保人们生活环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