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科技日报】潘金豹:相中青贮玉米

时间:2011-02-10 作者:数据迁移用户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潘金豹(左二)张秋芝(右一)和同事们在田间为青贮玉米授粉。

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东(右一),春节前夕代表学校来三亚看望慰问潘金豹团队。 本报记者 范建摄

三亚的天温暖潮湿。北方穿棉大衣,这地方就短裤短衫。潘金豹是十一年前来的三亚搞青贮玉米繁种。大部分时间总是像当地人一样穿得风凉。

老潘是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五十开外,清瘦中透着硬朗。潘金豹属候鸟型的。三亚是十一月播种,三月收获。北京是四月播种,十月收获。老潘把三亚的活忙完就又回到北京,忙地里的活,年年月月重复劳动,两地都不耽误。

三亚是天涯海角。热带气候最适合种子繁育。因此,各农业领军人物像诸候一样拥到这里占上一亩三分地,画自家的锦绣前程。像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等等品种,都在这里一代代地体现着它的良好习性。再一代代地向全国各地以至于国外输出。

重复为玉米人工交配不嫌单调

老潘的玉米地有十五亩,地是少了点,但团队里的人却有七个。老潘是领军人物,但从不吆三喝四。向来是自己在玉米地里比别人干更多的活。他把玉米须上粘的花粉轻轻抖落,拿纸接着,再把它倒进另一个玉米的穗子上,套上纸袋。数万棵玉米一棵棵重复着机械式的动作,他不嫌单调,这是父本,这是母本,用这种方法授粉。老潘笑笑,边说边告诉那些看热闹的记者。原来老潘在为玉米做人工交配。

那边有一个女的叫张秋芝,是老潘的老搭档。她用一块布蒙着脸,戴着遮阳帽,也在那里刷刷地抖粉,再看看天,原来她的这一身打扮是为防三亚毒辣辣的太阳呢。

张秋芝在北京农学院是个三栖人物,虽说是高级实验师,可又搞科研,又当教师,还当后勤中心的副老总。这三栖放在她身上,她最喜欢科研。张秋芝有四十开外,可生性泼辣,放得开,拿得下,走到哪里都是笑声一片。

张秋芝家境好,生活宽裕,但她就是甘于到三亚来受苦,因为是女同志,只要这个团队有她在,大伙吃饭她全包下。

老潘是个相当低调的人,记者要采访他,他总是向后靠。你们可以访访实验员南张杰,副教授郝玉兰,博士韩俊,工人技术员高忠全,还有陕西招来的张建平。他把团队里的那些个人介绍个一溜够。

喂牲口的玉米被他相中

玉米有好多种,有甜玉米、糯玉米、蛋白玉米、褐色中脉玉米、高油玉米、分蘖玉米以及普通玉米,可老潘偏偏喜欢上青贮玉米。

说来有点寒碜,青贮玉米是喂牲口的,在玉米行并不看好,许多人爱搞人吃的玉米,除了好吃,就是在全国占的比重高,谁搞科研不想获奖成名呢?这份额就诱惑人。

可不起眼的喂牲口玉米却被潘金豹相中,潘金豹挺,越没人搞,越有搞头,都叫人把坑占上了,还有你的份吗?再说了,青贮玉米遗传育种、种植制度、栽培技术、贮藏加工以及饲喂技术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大。这是坚定他研究的动机之一。1993年,潘教授就投入到青贮玉米的探索中。

青贮玉米是高产饲料作物,每公顷的生物产量高达18吨以上,富含糖份,被认为是近似完美的青贮原料。

潘金豹喜欢青贮玉米,也不排斥其他玉米,其他的玉米资源遗传变异广泛,对加速选育青贮玉米杂交种有好处。

用秸秆做青贮饲料不是发展方向

怎样提高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生物产量和品质?潘金豹就琢磨着全株和茎叶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茎叶和籽粒对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生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这些都是他潜心研究的对象。

青贮玉米育种也有潘金豹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说到产量与品质,潘教授把两者的关系比作鱼与熊掌同可兼得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同等重要。不能因为提高了产量,就降低了青贮玉米的品质。

说到选育青贮玉米的类型,潘金豹说,与乳熟期相比,玉米籽粒成熟时的茎叶,营养品质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木质素含量增高,适口性降低,这个时候,牛羊就吃得少、不想吃,自然影响消化量和能量转化。

潘教授说,青贮玉米有3种类型。第一类青贮专用型玉米,它的产量高、品质好,专门用做青贮的玉米品种。第二类是粮饲兼用型玉米,是在玉米籽粒成熟期,先收获玉米籽粒用于粮食或配合饲料,然后再收获青绿的秸秆用作青贮。第三类是粮饲通用型玉米,既可作为普通玉米品种,在成熟期收获籽粒,用于食物或配合饲料,也可作为青贮玉米品种,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获,包括果穗和秸秆在内的全株,用于青贮饲料。他最看好的是第三类。

于是,潘教授提出了粮饲通用型的概念,制定了青贮玉米的试验技术与评价体系、青贮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和国家青贮玉米品质分级标准,育成了北农 208” 北农 303” 北农 308” 北农 316” 等四个青贮玉米新品种。还获得过好多项奖励。

潘教授认为,粮饲兼用型玉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贮玉米,是秸秆用于青贮。因此,利用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玉米秸秆做青贮饲料不是发展方向。

潘教授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把选育的类型定位在选育推广粮饲通用型玉米杂交种。不仅具有籽粒产量高、生物产量高和植株饲用品质好等优点,而且在生产上弹性大、风险小,可根据当年的市场行情进行调整。

他也运用经济学上的经济杠杆作用:当畜牧业对青贮玉米需求大时,收获青贮玉米的比重就可加大;当畜牧业对青贮玉米需求小时,收获青贮玉米的比重适当减少,而收获粒用玉米的比重相应增加。

青贮玉米也嫌贫爱富

老潘的研究充满了人文特质,他从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和各地的特殊情况得出,青贮玉米也是嫌贫爱富的。他认为,5—10年,富的地区以粮饲通用型玉米杂交种为主,青贮专用型玉米杂交种为辅,大力推广生物产量高、品质好的青贮通用型玉米杂交种;而穷的地方,适度推广粮饲兼用饲型玉米杂交种。

老潘说,优良的青贮玉米杂交种要有必要的条件:一是生物产量高。适时收获(乳熟期到蜡熟期)的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在30%40%之间,每公顷生物产量高于18吨。

二是营养品质好,摄入量高,消化率高。品质优良的青贮玉米杂交种应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离体消化力和细胞壁消化力,适量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较低的中性洗涤纤I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木质素含量。

三是成熟期适宜。晚熟玉米杂交种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较长的叶面积持续时间和较高的干物质产量。因此,只要能适时收获,应选用较晚熟的青贮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要合理搭配选用品种,使用不同熟期的品种,既可以解决收获、加工贮藏机械的不足,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产量。

四是抗逆性好。青贮玉米杂交种必须抗倒性强,抗病性好。

这些都说明,青贮玉米好不好,不是看它的色泽、籽粒、株高,而是看它的生物干重,每公顷多少吨。也就是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用粗蛋白、淀粉、脂肪等含量指标来评价青贮玉米的品质。

可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评价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标准。潘教授认为,应根据生物产量和品质指标,加紧研究制订评价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标准,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也有人说,喂喂牲口就知道这饲料品质好不好了。可喂养的花费大,很难实施。潘金豹就表示,要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我国畜牧业是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适度减少猪、鸡等养殖比例,这是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需要。而发展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是青贮玉米。

近些年,牛、羊等草食家畜迅速发展,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潘教授很有信心,底气也足:在今后十年内,我国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将会发展到400万公顷左右,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5%—20%。说到这里,老潘更来劲了。

2010年2月10日 科技日报 绿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