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新华网】大学生“村官”陈墨积极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时间:2012-07-25 作者:新华网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新华网北京频道720电 题:大学生“村官”陈墨积极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717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北京农学院毕业生、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家场村村主任助理陈墨获得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的称号。在全国240名先进个人中,他是唯一的“村官”代表。

2007年陈墨从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专业毕业,成为大兴区庞各庄镇保安庄村的一名“村官”。当时的环境很艰苦,宿舍里就是两张床,日用品不好买,甚至吃饭都成问题。他曾迷茫过,徘徊过,也痛苦过。

直到发生一次冰雹灾害,陈墨第一次看到了农村真实的状况:农民们几个月的辛勤劳动顷刻间付之东流!作为受过农学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和新上任的村主任助理,陈墨深受触动:“一定要做点什么,改变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的现状!”

当时,村民们的年均收入只有8000元,很多村民的收入还远低于这个数字。针对村民思想保守、村里农业产业结构原始初级、经营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陈墨提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虽然也不精通农业科技,但我可以尝试着运用新技术、新成果,再把这些技术传播到村民中去。”

陈墨在大学期间就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20089月他与同是大学生“村官”的胡建党共同出资15万元,创立了北京爱农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业之初,什么都需要他们亲自动手:拿执照要跑遍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银行、全程业务大厅,要弄懂办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基地要规划好土地、大棚、设备等;搞生产要管理好拌料、接种、灭菌、装棒等各个环节。那时候,既要做好“村官”的本职工作,又要忙创业,工作量特别大。然而,每天超负荷工作的陈墨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贵在坚持!”

为了学习新技术,陈墨不辞辛劳,前往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学习经验,引进第五代温室大棚;为了就近照顾食用菌大棚,他就居住在大棚边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2008年冬天,大兴区的气温骤降至零下17,他和胡建党居住的简易小屋里没有暖气,室温只有零下10,两个人不得不整晚地烧锅炉。清晨5点多,大棚的棚布被寒风刮开了,顶着凛冽的寒风,陈墨以最快速度扯下布帘,再压好。他们怕棚布被风掀开,冻死食用菌,只好轮流熬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先后建成四季出菇大棚16座,保鲜库、采菇房、发菌室、接菌室和拌料场地各一个,年出菇达到5万公斤2010年,合作社共投资150余万元,建设起育苗基地和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基地采用穴盘育苗和特殊基质科技方法育苗,有效解决了村民育苗难的问题,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尝试种植蔬菜新品种。陈墨还建立了田间学校,以培训更多村民掌握不同品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周边村民也纷纷种起新、奇、特的蔬菜品种。

2011年,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每亩地增收2000元至2500元,村民们高兴地说:“十多年了,以前只电视上看到的新品种,现在我们也种上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新技术,如今我们也能掌握了,新品种和新技术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科技就是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