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日报】五大模式涵养京北水资源

时间:2011-03-23 作者:北京农学院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课题组 来源:农学院 浏览:
 

             

322日是每年一度的“世界水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北京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把京北定位为生态涵养区,经多年摸索——

五大模式涵养京北水资源

  京北是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十三陵水库上游的水源涵养保护区,西起延庆海坨山,东至密云雾灵山,总面积约7602.6平方公里,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和生态屏障地,承担着北京市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

  在京北水资源涵养区建设过程中,要突出“1234”规划,即一种科学发展观,两种新理念(以人为本、人水山和谐),三种发展战略(科技先导、人文支撑、和谐发展)和实现四个目标(养水走廊、节水走廊、清水走廊和绿色走廊)。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水资源涵养要因地制宜灵活采用不同的模式。经过多年摸索,我们可以总结出京北水资源涵养的五种主要模式。

  小流域治理  延庆白河模式

  白河流域位于延庆东北部,占全县总面积的42%,主要包括4个乡镇,全部为深山区。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严重,流域内多数居民点均位于白河主河道及支流河道附近,污水、垃圾直接污染水源;河道行洪能力不足,沿河山坡切割坡度大,遇丰水年容易造成洪灾和泥石流灾害。

  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围绕白河主河道,以低山丘陵区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结合营造水保林等人工修复措施,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

  流域治理结合旅游风景区发展,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同时进行沿河村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造。

  中山以上地区,在实行山区生态林补偿、全面禁牧、圈养的基础上,实施生态移民。充分进行生态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山区自然保水。

  通过综合治理,使白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5%,形成沿白河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品牌,发展了一批高品位的生态村。

  水源保护区  密云石匣模式

  石匣小流域位于密云水库东北方向,属典型的燕山土石浅山丘陵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该地区的主要特点是土层较厚,人口密度较大,人为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在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形成三道防护体系,从分水岭到沟底,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水土流而不失

  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杀虫剂的施用;

  控制畜禽养殖和总量,以草食动物为主,以生物饲料为主。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推行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弃物达标排放;

  在荒坡地上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灌木林和林草,并且在该区配置封禁育林,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以减轻水土流失,增加蓄水量。

  这种综合治理在取得明显效益的基础上,尤其为保障密云水库的水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风沙治理 康庄模式

  延庆康庄位于京北风沙区,特点是干旱多风、沙化严重、水源短缺、植被稀少。

  治理的主要思路是,要以防风固沙林网建设为基础,以解决水源工程为突破口,建立园林景观式的沙地生态环境模式,带动农业的综合开发。

  延庆县林业局在规划设计上打破以往以大量栽植杨树为主的沙坑、荒滩治理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设计了四种典型的植物种植模式:林业生态生产模式、生物围攻栏模式、园林景观模式、近自然林模式,从而使治沙工程在设计上体现生物的多林种、多树种、多植物、多色彩、多层次,好栽、好活、好看五多四好的原则,最终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针阔混交、层次感强的景观效果。

  生态农业 庄户沟模式

  庄户沟位于怀柔区汤河口镇,属华北石质山区,包括13个自然村。水土流失类型以鳞片状面蚀和层状面蚀为主,局部地区沟蚀、山洪、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治理的主要思路是,根据水土流失和经济规律,采取上中下兼治,林果粮丰收的治理模式。

  在流域上游,按不同立地条件采取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恢复植被;

  在流域中游,在阴坡发展用材林,阳坡条件较差的地块结合灌木林改造发展薪炭林;

  在流域下游,改造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修筑浆砌石护村坝、护地坝,束水归槽。平整土地,搞好水利配套发展水浇地,推广地膜覆盖高产技术。

  循环水务 响潭清洁小流域模式

  响潭清洁小流域是昌平区西部重要的水涵养地,流域面积57平方公里。它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建设湿地之区,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

  随着流域内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但是对库区上游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最大问题是生活垃圾的增加。通过建设环保型星级厕所、装配垃圾箱、建立垃圾填埋场等,有效地遏制了垃圾污染。

  京北水资源尚存6个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1999年以来,北京连续7年干旱,水库蓄水入不敷出。目前密云水库蓄水10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仅能满足一年城市供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已超过20米。

  供水安全存在隐患

  部分供水管网老化,漏失率达12.3%,部分二次供水设施有安全隐患,自备井水质硬度增加,水质下降。自来水供水保证能力过低。农民饮水安全保障较低。

  农村节水力度不够

  京北用水浪费现象仍有存在,节水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社会、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低,用水计量设施亟待改善;绿化用水中大水漫灌现象仍然存在;污水处理率虽然逐年提高,但由于再生水管网建设滞后,再生水利用率低;农业节水工程体系、管理体系不完善,灌溉用新水取用量偏大。

  水务基础设施待完善

  还没有建成再生水利用管网系统。供水、排水、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基层流域水务站的建设还不完备,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新部门的职能与原有部门的职能之间还存在分歧。水务监管、管理标准等基础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天然水资源量衰减严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地区水资源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天然径流量显著减少,地下水埋深增加,地下水补给减少,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干旱趋势。受降水补给的影响,地下水资源量也显著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明显恶化。

  用水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京北地区现有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近20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与水资源的消耗并非同比例增长,近年来京北工业用水呈零增长或负增长,说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工艺改造确实对减少水资源消耗作出了贡献。

  北京农学院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课题组

  (课题组主持人北京农学院院长、教授王有年,课题主要完成人包括何忠伟、于泓、师光禄、贾海洋、王先杰、刘悦萍、谷继成、张海英、梁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