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教学实践基地21日在北京对外挂牌。截至目前,该校共建有132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其中北京金六环蔬菜配送中心基地、北京红叶葡萄酒公司基地、百花山基地等3个教学实践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评选出的全国80多所高校的校外基地中,北京农学院是最多的单位之一。
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北京农学院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逐步形成了技术提升、科技兴农、互需共建等三种典型的教学实践模式。6月19日,记者一行来到北京农学院在北京郊区设立的三个市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教学实践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农业院校学生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教育平台。” 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王慧敏说。
技术提升模式:打造高端精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北京农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实践教学基地,是技术提示实践模式的代表。这里有一家庄园式葡萄酒公司——北京红叶葡萄酒公司,把葡萄种植、生产和销售连成了一体。是高校帮助企业技术提升的一种新探索。2006年4月,北京红叶葡萄酒公司与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正式签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
北农党委副书记高东认为,学校凭借科研优势攻克企业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先后协助基地完成了鲜食园品种、酿酒葡萄品种的引进;完成了酿酒葡萄种植架式改造技术体系和葡萄籽深加工等技术。而在帮助企业打造高端精品的同时,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接触了技术,提升了实验的内涵。
参加基地实践的学生说,“在红叶葡萄酒公司,我们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我们要从最初葡萄的种植与管理、采摘、挑选做起,之后参与加工酿造等环节,而在传统的食品工厂内,很少接触原料的生产环节。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学校老师与公司工程师不断改良葡萄品种,提升葡萄酒酿酒技术的严谨。”食品科学学院在专业实习后,还自发成立“葡萄酒爱好者协会”。
目前,许多学生毕业后到国外高等院校深造相关专业。还有的毕业后直接被推荐到葡萄酒行业就业。
科技兴农模式: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金六环蔬菜配送中心是以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实践基地。中心于2002年5月与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签署合作协议。以金六环蔬菜配送中心为主,承担了蔬菜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植物科技技能训练,植物病理学,植物昆虫学,农业昆虫学,园艺植物育种学等课程的专业。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互惠互赢。
一是双方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优先将科研成果物化到基地。先后开展了集雨池工程、雾培土豆、水培、基质培番茄树、茄子树、水培红薯、春节鲜蒜生产等技术。二是帮助基地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无公害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学校帮助园区先后从美、日、法、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一批现代技术、设施和200多个蔬菜优新品种,部分产品已出口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基地被评为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互需共建模式:全面参与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北京农学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即合作双方由于互需程度较高,需要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在多种领域内加强合作,尤其是学校借助科研和人才优势,全面参与了基地建设。
北京农学院园林系与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正式签署关于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2009年,基地被评为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园林、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
结合基地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园林学院在此率先开设“园林生态”课程,拓宽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该课程重在让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调查取样方法,加深对自然植物群落的认识。
园林学院注重挖掘基地的需求点,积极参与基地的规划和建设。百花山林场在申报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园林学院积极参与基地建设,查清了百花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协助完成了百花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出版了《百花山植物名录》、《北京野生花卉》等著作;协助基地完善管理制度和建设了必要的设施。
王慧敏书记告诉记者,基地让学生把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年来,北京农学院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4%以上,在用人单位学生受赞扬最多的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2010年6月29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6/29/content_202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