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光明网】造福千万农家的“羊财神”——怀念民革好党员、振兴星火计划的陈济生教授

时间:2009-12-08 作者:本网通讯员 王志新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本网通讯员 王志新)得知陈老病了是10月底的一天下午,记者正在北京安贞医院采访200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王以新教授。王以新教授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安排了专家前去会诊,我们随之悬着的心才算塌实下来……

时隔不久就听说陈老去世的消息,心中非常震惊。自2000年加入民革那天起,就听说过陈老80年代饲养鲁西小尾寒羊的事迹,富裕后的农民都亲切地称陈老是山区人民的羊财神

让农民怀念的羊财神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多党合作60周周年,在整理编辑《和谐颂纪念北京市多党合作事业发展60周年》一书时,又从民革北京市委60年来历史长河中,再一次感受到陈老一代教授,造福千万家的光辉一生。自己也追随着陈老的足迹走入了大山深处的老峪沟,也再一次走入陈老工作过的地方----北京农学院。

人称全国扶贫状元的民革党员陈济生上个世纪80年代为消除贫困,为推广饲养鲁西高腿小尾寒羊,走遍了中国16个省的97个贫困县,建立了58个联络点,办班逾千期,义务为13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成功地使鲁羊进入数十万农户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亿多元。他的扶贫成果使千百万贫困人口受益。仅北京就有数万农民在他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更时刻不忘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先后出版了6部关于小尾寒羊的书养殖技术的书,扶贫攻坚壮心不已八个字就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为他所著《鲁西有角高腿小尾寒羊的饲养》一书所题的词。

陈济生先生,19189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6岁随北京大学任教的父亲来京定居,就读于蔡元培兼校长的北大子弟学校——孔德学校。1937七七事变后,由于国耻民辱激发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志,毅然考入黄埔军校,作为十四期的学员,在李明灏将军任主任的黄埔二分校就读。1938年底黄埔毕业,分配到中条山9310师,其间参与过血战山西中条山,粉碎日寇第七次围剿等战役,于1944年转战广西全州,迎击日寇于兴安县松江口,毙其大佐,缴获七星战刀等战利品,后在傅作义部到副师长。

1949年,随傅作义将军和平起义。后入蜀,利用旧部关系,劝说故旧及老上司罗广文、贾应华等做策反工作。1224日,罗广文将军在四川郫县率部起义。十五兵团起义对于全歼胡宗南集团和减少人民财产的损失,推动全国的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陈济生知道祖国建设需要学有专长的人材,萌生了继续求学的愿望。

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起义的军政人员,1952年亲自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安置问题。会上,陈济生在黄埔军校的老师李明灏对总理说:陈济生想上大学,但他35岁了,行吗?总理当即同意。数年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先后在北京农校、北京朝阳中学、北京农学院等单位任教。陈老后半生为之奉献的小尾寒羊的故事的序幕也从这里悄悄的打开了……

带着课题下去 富了才是标准

1983年,陈济生在北京农业学院教书时,为响应北京市政府制定的星火计划,完成京郊山区种草植树、保护水源、发展优质畜牧养殖业的科研课题,带着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任务深入到昌平县居庸关沙岭子村进行科研实践。从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从探讨种豆科草、植豆科树的试验,到改养优良品种的牲畜,在调研中发现:这里11户人家养着近千只山羊,按理说收入应该不错,可实际却人均不足百元。为什么呢?从观察中了解到,山羊的嘴似一把钳子,把草尖啃光;山羊的角似两把铲刀,把树皮铲光;山羊的蹄似四把镐,把草根刨光了,山羊的饲养还造成了植被的严重破坏,还造成了水土的大量流失。对此,陈老提出种豆科草、植豆科树,建立草、灌、乔相结合的立体草场,以解决家畜优质饲草的来源,改变生态环境。以及淘汰破坏植被严重、经济效益低的山羊,改养舍饲多羔绵羊的方案。深知养山羊危害的陈老下决心寻找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不会破坏环境的羊。

在经过一番苦苦搜寻之后,陈老终于把目标锁定在鲁西小尾寒羊身上。鲁羊是蒙古绵羊的一个亚系,为我国独有。它分布于鲁西南地区,郓城是中心产区,数量占分布的一半以上。它是经劳动人民多年辛勤培育,解放后产区畜牧工作者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提纯扶壮、留优汰劣,而保存下来的优良品种,业内人士称其为国宝。鲁羊虽长期广泛分布于鲁西一带, 50年代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发现了这个羊种,在大学养羊学教程中作了介绍,但极为简略,文中记载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成熟早、繁殖力高、增重快。他建议沙岭子村改养鲁羊,鲁羊生长不受地区地理气候的影响,生长发育快,经济价值高。

鲁羊在那?陈济生仅凭教科书中产地山东菏泽一带八个字便上了火车来到菏泽。下了火车到处寻不见这种羊,向当地人打听,也是一问三不知,陈济生执著地走乡串县还没有看到鲁羊的影子。一日,陈老在一集贸市场上突然发现这种书中描述的鲁西有角高腿小尾寒羊了。在问清了鲁羊的情况后,陈济生喜出望外。然而,当他把鲁西有角高腿小尾寒羊呈献给贫困农户时,人们却拒不接受。原因是本地羊的价格是2元钱左右一斤,而外来的高腿小尾羊却在7块左右一斤,一只种羊也要上千元,对于经济生活并不富裕的农民兄弟购上一、两只也要把全部的家底压上,何况异地羊更换饲养环境后根本无法成活的老话,谁又感第一个吃这个是甜是苦的果子呢?

引进贴息贷款 羊死了我来赔

1987年,离休后的陈济生,自荐到北京最贫困、自然环境最恶劣的素有小西藏之称的昌平老峪沟乡,当时的老峪沟乡是北京市37个贫困乡之一。20091127日这天,我们驱车前往陈济生退休后曾长期工作过近十年的地方老峪沟,也是陈济生第一个推广小尾寒羊的地方。随着同行的还有民革北京市委原四化办公室的何江、昌平区畜牧局的干部杨立成,两位同志都是原来随同陈老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同志。在车上他们提到最多的白羊沟和引羊。

白羊沟是原来前往老峪沟乡唯一的道路,要翻过一个上千米的高山,道路非常崎岖危险,刮风下雪,老峪沟也就和外界断绝了联系。车行驶在白羊沟不断出现冰面的狭窄山路上,轮胎也不停地打着晃,随着一个急转弯,司机黄师傅猛地刹住了车,在前面不到十米的地方,一辆卧车、一辆货车在往下滑,亮闪闪的冰面,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退又无法退……。货车最后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顶到山石上停了下来,卧车滑到了公路外侧草地上,我们车上的5人全部吓出了一身冷汗,纷纷下车一看究竟。我试着沿着坡度很陡的公路往上走了几十米,几于摔到的我不得不停下了脚步。一辆摩托车侧翻到路上,热心的何江老师帮人家把车拖到无冰的路面上……

老峪沟难道今天和我们无缘吗?因为北京大雪前两周下的大雪,山区封路了,本来是两周前安排的行程,不得不拖到今天。随着寒冷和大雾的漫漫袭来,一定要前往老峪沟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在当地人的指导下,我们原路返回,从高崖口绕道前往。

老峪沟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现在也由乡降为村。陈济生离休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老峪沟引进鲁羊,把1-2岁的短尾、蹄高的鲁羊从山东挑选收购上来拉回北京,也就是引羊了。开始老峪沟的农民对此没有兴趣和信心,他就牵着羊一家一户地推荐,不厌其烦地讲解这种羊的优点,随处捡来玉米秸,喂羊做示范。他当时最感人的一句话是:你养羊,羊死了都是我赔!淳朴的山里人被感动了,有人豁上赔本,冲着陈教授这份心试一试。陈济生毫不迟疑地搬来自己的铺盖,和养羊的农民吃住在一起,细心地指导养羊。但当时的村民没有更多的钱,陈老又去跑贷款,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里成立了畜牧公司,给予养羊户予以贴息补助。陈老太好了!养了近20年羊的老峪沟村的老村民沈德义、沈得瑞兄弟俩流着泪说。

一年后,每个养羊户平均获利5000元。穷苦的老峪沟振奋了。陈教授给咱带的是摇钱树,是宝啊!人们纷纷把羊牵进了自己家门。治贫先治愚,陈济生不失时机地为老峪沟乡办起了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农牧中专班,从干部抓起。由于缺少教员,他就自己亲自上讲台,同时兼任9门专业课的讲授,常常是从早上开始一堂接一堂地讲课,一直讲到下午5点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为当地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才。老峪沟开始发财,两年创利33.7万元。到1995年,全乡已累计饲养推广种羊4万余只,创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70多岁的村民陈文智说,村里40岁以上的没有不知道陈老的,到现在村里还传诵着当时这样一首民谣:养好一只高腿羊,不愁油盐酱醋粮;养好两只高腿羊,三年可以盖新房;养好三只高腿羊,家中如有小银行;养好五只高腿羊,年年都是万元郎。

受人以鱼授人以渔

很快,北京地区所有的贫困山乡都闻风而动,争相引进鲁羊。陈济生有求必应,不辞辛苦,经常深入密云、昌平、平谷、延庆等远郊区县,办班辅导,入户传授饲养方法。全市有5万多人养羊摆脱了贫困。

鲁羊是脱贫之宝,致富之宝。陈济生知道仅一个地区受益没有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在民革北京市委的帮助下,陈济生首先将鲁羊推广到内蒙赤峰市哈金沟。赤峰地处塞外,寒冷多风沙,环境条件极为恶劣。陈济生不辞劳苦19次到达赤峰,在旗县和乡村办了30多期技术培训班。虽然初到赤峰时有些人着眼于发展本地绵羊,抵制引进鲁羊,但陈济生深知,鲁羊远远优于本地绵羊。他依靠群众,依靠组织,硬是顶住长达七年的压力,培训出几千名掌握养羊技术的干部群众,使赤峰市12个旗县都引进了鲁羊。与此同时,经各地民革组织的帮助,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东北等北方地区先后在陈济生的传授下引进了鲁羊。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人都称赞:鲁羊是短、平、快的富民工程。然而,陈济生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计划北羊南引,他要让所有贫困的人们都获得”——鲁羊。90年,陈济生在民革中央和统战部的支持下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8赴云南,9下贵州,多次到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在推广鲁羊的过程中他不但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而且要与困难和挫折斗争。深藏于中国鲁西的高腿有角小尾寒羊,在陈济生的努力推广下终:成为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都拥有的脱贫致富之宝。

    905月,陈济生到贵州毕节地区去办班,途中他乘的汽车与大客车相撞,他的前额受伤破裂,颅骨外露,血流如注。他在附近一家工厂医务室缝了七针,尽管头晕目眩,伤口疼痛,但他一心惦念几十个等他传授技术的学员,不顾陪同人员的劝阻坚持上路。他头缠渗血的纱布在公路旁向过往的车示意,希望能搭上便车,然而许多车风驰而过,无视这位古稀之年带伤的老教授的请求。他平静而耐心地等待了很久,直至公共汽车到来。当天下午他按时站到讲台上。12月,他不顾雨雪交加,不远千里亲自为这个地区挑选引进了110多只种羊。以后陈济生九上贵州,耐心地帮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

10多年来,陈济生几无闲暇,不顾古稀之年,常年奔波在外,

多时一年近200天办班培训。20次去内蒙赤峰、20次去山东、10次去云南、10次去贵州……,足迹遍及18个省130多个县的乡村。其中多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在各地办鲁羊养殖培训班300多期,使3万多人接受培训。帮助引种羊5万多只,创造经济效益达3亿多元。他亲手写的字幅:夕阳无限好,晚霞更增辉。扬鞭追落日,扶贫忘西归。

昌平区畜牧局的杨立成在谈到对陈老扶贫工作的感触时说:必须认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苦、累、险、穷的长期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这也是一场战争——与贫苦作斗争的攻坚战,没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情,便会视苦累为畏途,遇艰险而退缩,见钱财而丧志。能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养羊脱贫,是陈老一生最大的快慰和享受。观其言行,陈老用自己实际行动的确体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2009年的夏天,91岁的陈济生又在他的学生原老峪沟乡乡长罗贵和陪同下沿着盘山路途径白羊沟来到老峪沟,看望随他养养的那些羊伙伴。他曾作诗曰夕阳无限好,晚霞更增辉;扬鞭追落日,扶贫忘归西。是他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人生写照。他曾先后受到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二十多次表彰。他品德高尚,严于律自,宽以待人,谦虚谨慎,淡薄名利,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尊敬的陈济生先生,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本报记者任生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