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今年,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为这批大学生村官铺设了七条出路。一项关于北京大学生村官去向的调查显示,近半数人选择了“考公务员”,选择续签留在原岗位和政府推荐的其他工作的位居其次。
被乡亲们称为“七彩红薯村官”的王贺,一个月前续签了留在原岗位的合同。他说:“我有一个‘七彩梦’,梦想有一天七彩红薯能够遍布康庄,康庄的百姓能够由此走上致富之路。”
来自密云的王贺2006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政法系法学专业。他被选派到延庆县康庄镇三街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
初到康庄,面对村民们提出的很专业的“农业问题”,王贺说:“感觉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王贺的专业是法学,由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矛盾、农业知识的匮乏,他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王贺说,事实就是这样,虽然在学校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可一下子到基层开展基础工作,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直到开创了“七彩红薯”的创业之路,王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王贺告诉记者,康庄镇的整体土地数量有限,四口之家也就两亩地,而且大部分村子都以种植玉米为主,平均每亩产值只有四五百元。为了提高村民收入,通过老师的点拨,王贺开始了七彩红薯的种植。2006年10月,红薯喜获丰收。经测算,这次实验的产量折合亩产4100斤,按市场最低价保守估算,亩产值可达2000元,即使扣除成本,也是种植玉米收益的三四倍。
一年下来,48亩红薯喜获丰收并销售完毕,据测算,亩产量达4000斤,总产量19万斤。48亩红薯平均亩产值3125元,扣除包装箱、种苗、管理、人工等成本,每亩纯收益在2000元以上,是传统种植玉米纯收益的4倍多。
三年来,七彩红薯项目从16平方米的实验田推广到48亩地的种植基地,并在2007年列入康庄镇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产量约300吨,产值100余万元。今年该项目继续列入镇党委折子工程,计划推广300亩以上,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我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将七彩红薯地发展到1000亩以上。”王贺说。
相比于当公务员、读研究生,王贺觉得,可能种红薯更能发挥他的人生价值。“刚毕业时我没考虑过考研,但现在实际工作确实需要我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因此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读一下农业推广方面的在职研究生。至于考公务员,如果有更能发挥我个人能力的岗位,我会努力争取。”
王贺告诉记者,选择续任是因为“我不想因为任期已满而放弃七彩红薯事业的发展”。王贺深知,自己有技术优势和责任意识,因此,必须挑起这个担子,把七彩红薯事业发展下去,“就这么放弃这个事业我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