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市从2006年起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至今,基本实现了“每村两名大学生”的目标。今年,北京继续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1600名“村官”助理。报名工作已于
5月
15日
结束,人数远远超过计划人数。
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属高等农林本科院校,3年来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让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官”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如何吸引大学毕业生在农村长期扎根?北京农学院近几年积极构建组织保障、技能培训、专家支撑、跟踪服务四个工作体系,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完善任职机制
构建大学生“村官”组织保障体系
在北京农学院,贾辉、曹艳春等早已是“名人”,即便是在北京市“大学生村官”的队伍里,他们也是叫得响的人物。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扎根农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北京农学院每年要评选出一批优秀毕业生,树立为学生先进典型,同时给予奖励。
据介绍,该校制定了完善的跟踪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其中一项便是对于工作一年考核优秀的“村官”助理进行隆重表彰,给予每人2000元的奖励。
为了从政策上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北京农学院还先后完善了选拔过程中的择优选优机制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激励机制,专门成立了以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选拔“村官助理”工作领导小组,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加入到工作组中来,对报名的毕业生进行面试,确定候选名单。选拔过程中,除人事局公告中的报名条件和各区县的具体要求外,学校还特别注重毕业生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据统计,该校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党员占40%,远远高出北京市的总体比例;285名大学生“村官”无一人流失。
点燃就业热情
构建大学生“村官”跟踪服务体系
大学毕业生带着满腔热情来到基层,总会或多或少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如何确保大学生“村官”想下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几年来,北京农学院通过典型教育、教师区县挂职等手段,完善跟踪服务体系,不断点燃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热情。
北京农学院校长王有年介绍说,学校充分利用校报、网络、广播等媒体,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宣传优秀“村官”的事迹,使先进典型宣传“常流水、不断线”,发挥多层次示范引导作用。学校曾连续两年召开服务基层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有45名大学生“村官”受到表彰。
对于从农学院走出去的“村官”们来说,最熟悉的电话号码便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120”热线——这是学校专门设立,为报名担任“村官”的毕业生提供相关政策、面试录用、岗前准备等方面的咨询,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的情感热线。“120”还为大学生“村官”联络顾问团专家、科教兴村办公室、“村官”之间牵线搭桥,因此颇受欢迎。
据介绍,该校还针对大学生“村官”分布的情况,选派教师到区县乡镇挂职,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追踪指导。学校图书馆还专门制定了支持“村官”发展的信息检索办法。“村官”们不仅可以在服务农村基层的三年时间里免费借阅书籍,还可以利用学校信息平台的视频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库学习急需的农技推广知识和实用技术等,为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方便。
提升服务水平
构建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目前,大学生“村官”既有涉农专业,也有法律、经济、管理等其他非农专业。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需要,必须在培训上下功夫。北京农学院主动的开展面向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培训,积极构建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体系。
在大学生“村官”上任之前,学校结合“村官”要到农村一线工作的具体特点,安排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在工作期间,学校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制定了大学生“村官”培训大纲和培训实施方案,为非农专业大学生“村官”技术培训;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产业特色和需求,“量身定制,分类培训”,进行分班分层次培训。在2008年进行的两次培训中,毕业于清华、北邮、北航、中国政法、中央财经、中央民族、首医大等近50所高校的150多名非农专业大学生“村官”从中受益。
一位参加培训的“村官”表示:北京农学院的培训为他今后更好地工作指出了新思路,找到了着力点。
增强立业信心
构建大学生“村官”专家支撑体系
从北京农学院走出去的非农专业毕业生,很多人都能在农业上大展拳脚,这个功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身后的“专家顾问团”。2008年5月,北京农学院正式启动百名专家顾问团计划,并以百项实用技术为依托,建立专家与大学生“村官”的“一对一”服务体系,覆盖所有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庄和所有涉农专业,制作包括百名专家在种植、养殖和农业管理等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通讯录,制定近一个月内“村官”开展工作的“科技工作历”以及针对某项具体工作的“明白纸”,为“村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同时,编写114本近400万字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科普书籍,用以指导“村官”开展工作。
几年来,院长
王有年
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帮助平谷区独乐河镇北寨村村主任助理贾辉解决杏树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了红杏管理水平,形成了“北寨红杏”品牌;延庆县千家店镇六道河村村主任助理刘建学在专
家顾问团
老师的帮助下,为所在村引入京农系列的红小豆品种;延庆县康庄镇太平庄村村主任助理王立军还编写了《病虫害防治手册》,对当地的病虫害防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介绍,该校还通过聘任大学生“村官”担任科研助手,建立推
广
教授等措施,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专家支撑体系,帮助“村官”增强立业的信心和创业的能力。
据统计,三年来,通过扎实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北京农学院共有285名毕业生到12个区县农村任职,其中3名当选为任职村党支部委员,7名荣获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村官”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帮助农民致富,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充分认可,也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曾批示: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
目前,北京市排演的话剧《大学生村官》就是以该校优秀大学生“村官”群体为原型,着力展示大学生“村官”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