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贾辉,2005年4月开始担任北京市平谷区首批试点大学生村官,在北寨任村书记助理。4年的工作中,他把自己的知识和科技理念传播给村民,同时也在农村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以红杏为突破口促进农民增收
贾辉是研究果树的,红杏是北寨村的特产,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摇钱树。初到北寨的贾辉发现,当地红杏品种单一、退化比较严重,果农们还在采用传统的果树种植方式,不能卖上好价钱。
他找到了刘书记,谈了自己想引进新品种的想法,得到刘书记的支持。此后的3年里,他多方打听哪里有高产优质的红杏品种。从新疆石河子、河北省顺平县顺龙农业科学研究所、怀柔农业科技园等地引进了小白杏、早熟杏、顺龙金杏等多个品种,改善了杏的品种单一问题,防治北寨红杏品种自身退化,增加果实结实率,提高产量,延长红杏采摘期。红杏的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万亩,50万株,年产优质红杏100万斤,直接收入达到350多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在销售上,贾辉通过实地考察论证,提出了打品牌、精包装、进行网上销售的思路,决定申请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在村民们看来是个新鲜又陌生的名词,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贾辉给广大果农一边认真地讲解,一边组织平谷区果品办的专家教授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传授给他们农事操作流程,制作田间档案、设计产品追溯制度。通过共同的努力,600亩有机食品顺利通过认证,还收到了美国公司的订单。果农的杏不愁卖了,市场价格5—6元/每斤,果农仅红杏一项人均收入4800元,比以前增加了1000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贾辉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从产品到产业实现“三级跳”
贾辉认为,抓住北寨红杏特产,按照农产品—观光—乡村旅游这一思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红杏产业的“三级跳”,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现红杏种植产业化发展是“第一跳”。为此,贾辉申请了7000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0户果农按照红杏产业化发展要求进行管理,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果农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树下覆草、并发放果树管理周年日历。标准化生产之后,改变了果农粗放的管理,避免了恶意竞争的现象,提高了果农的品牌观念和面对风险抵御能力。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标准化示范基地先进称号,2007年又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基地示范区。
“第二跳”是产销一体化,实现先进的组织管理。 为了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贾辉出资1万元,成立北京红杏绿洲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153名,贾辉被选为合作社的理事。他制定了合作社的发展规划,组织广大果农统一生产、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实现产品销售和包装,增加科技管理水平。为果农们提供农药技术指导,解决杏树病害,把自己的知识与果农们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
把一三产业有机的结合,发展民俗旅游业是“第三跳”。但这离不开网络的传播力量。为了筹建北寨网站,他和摄影师走遍了北寨沟沟坎坎,采集图片,搜集材料。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每天登陆网站的有几百人,在采摘节期间,电话不停的打进来,登陆网站咨询的就有2000多人。在网站上不仅可以了解北寨红杏文化历史、采摘路线、农家乐,还有旅游导示图、乘车路线图、农产品销售等信息,既方便广大游客采摘,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农村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比较了解农村的情况,到农村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贾辉来自内蒙古,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艰辛深有体会:他们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一旦遇见病虫灾害,这一年的收成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了泡影。因此,他选择了学习农业,决定为农村、农民做点事情。
成为北寨村一名普通的村民后,他一直坚持着对科技工作的研究与推广。
在工作中,他发现土壤板结比较严重,农民用肥时肥效不是很高,就指导大家运用三安发酵素堆置有机生物菌肥。
北京市科委“科技下乡”试点工程———北寨红杏检测中心实验室建成后,他成了实验室的检测员,对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红杏含糖量、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
在“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中,他一方面去北京大学学习科技传播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筹划科普创建具体工作,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亲自起草“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方案,反复修改,历时1个月时间,选定以科普旅游为创新点,该创建方案通过市专家组验收。2008年,北京创新型科普社区通过验收,审批了二期工程,从而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和红杏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