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北京市首次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16名大学生走出校门,踏上农村的土地,成为一名名“村官助理”,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参与农村建设。如今,大学生“村官”下乡已经整整一年,他们是否顺利地融入农村社会,又是怎样改变农村的面貌。本期《视点》节目,我们就通过首批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的两名大学生——甄晶晶、马洁的“村官”生活,一起关注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同是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甄晶晶和马洁,一年前被选派到延庆县康庄镇许家营村担任“村官助理”。对于上千名走入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她们两个可以说是幸运儿,在3月份举行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甄晶晶和马洁高票当选为村党支 部委员,同其他3名大学生一起,成为北京全市农村党支部中首批转正的大学生村官。
同上千名进入农村的大学生一样,两位刚刚迈出校门的“村官”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甄晶晶和马洁回忆,刚到农村的时候两个人雄心勃勃,希望能为农村干点大事,然而接触农村的实际工作后两个人才发现繁琐的工作内容和两个人原有的想象相差太多了。写材料、档案整理、做规划、农村普查什么都做,用马洁的话说就是“全程参与”。
“这个我觉得就是农村跟企业机关的不同,企业机关会分得很清楚,你负责厂房,你负责车间,或者你负责哪项工作,但在农村不一样,所有的工作好像交叉在一起的,不可能妇女主任就只负责妇联的工作,还有各个部门都需要协调。”
琐碎的农村基层工作并没有让这些大学生忘记自己来到这里的初衷,她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造农村,让农村的面貌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改观。然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计划难免脱离本村的实际。加上缺乏实践经验、农村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实施计划时碰到了不少钉子。甄晶晶告诉记者:
“我们刚来的时候想了挺多自己想象的项目。因为我学畜牧,所以想在村 里搞发展养殖业。但是当时跟书记说了之后发现很多制约因素都没考虑到。比如说场地,因为我们村是迁移村所以没有什么空地,其它是耕地肯定不能占用。资金也是问题,搞小了的话形不成规模,不能成为一个村的产业。要有一定的规模投入就相对比较大,村里的资金不是特别多。”
甄晶晶和马洁遇到的问题代表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心态。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开始工作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大刀阔斧地改变农村的现有状况。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对于这点延庆县康庄镇党委书记贺利感触颇深:
“(大学生)刚来时理想化、贪大,就想上来就做件大事,而且一定要做好,这种个性和大学生的理想化和年轻人容易冲动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开始一来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刚来情况还不熟悉,但经过一年的工作后应该更务实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夯实。”(间奏)
脱离农村现实的理想化规划搁浅,使得甄晶晶、马洁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两人领悟到,作为“村官”,要改变农村的面貌必须脚踏实地。毕竟再大的变化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眼光放低之后,两个人开始立足本村的现实,从基础的工作一步步做起。
在整理村中资料时她们两个发现,村中的早期资料缺失比较多,完全靠村里干部的口述,缺少书面记录。每到统计户口的时候她们就要挨家挨户地问,工作起来麻烦,效率也低。于是两人想到应用自己所学,将村中的历史档案和现有档案编辑、制表,然后输入电脑,采用现代化的工作方法管理村中档案。甄晶晶告诉记者:
“以前电脑都在镇里,村里都不往回拉,因为都没有人会用,也没有人重视这个。我们俩来了之后将电脑从镇上拉回来,把资料都录入里面并建档。工作中遇到的数据我们遇到了便备份、存档,逐渐建立起来。”
村里的资料存入了电脑,这样一来既省却了查找的麻烦,资料也不容易丢失,自己使用起来方便,别人看着也明白。不仅如此,2006年北京市组织部对农村档案管理进行抽查,全市的31个行政区中,许家营大队的档案整理工作做得最好,组织部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许家营村的档案整理经验在整个康庄镇进行了推广。
村委会的工作料理顺畅之后,两个人便开始关注村民的生活,她们希望尽自己所能做些事实,让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一些改变,这时马洁有了个新发现:
“那会儿我们实习期刚满,刚好孩子们放暑假,很多都在家玩,而且农村的家长都不太重视孩子学习这块,因此从农村中考出去,接受更高教育的人很少。”
发现了农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甄晶晶和马洁计划着开办一个免费补习班,这样既可以发挥二人的长处,又可以切实的给农村孩子一些帮助。她们决定利用村委会的场地,将孩子们组织起来集中辅导,在征得村领导的同意后,这个设在村委会的补习班正式“开张”了。第一天来上课的孩子就有60多个,将原本宽敞的村委会大院挤的水泄不通。
经过一周的补习,她们发现村中孩子的数学和英语普遍不好,于是她们就将这两门功课做为补习的重点,集中辅导。辅导的原则是:小学生培养兴趣,初中生夯实基础。
“对于小学生我们用“小乌龟学美语”那套教材,我们还买来了教材,看光盘,也不会特别枯燥,晶晶是主讲,教他们读一些单词、句子之类的,周一、周三是小学生,周二、周四是初中生,对于初中生先教一个小时新概念,一个小时讲数学。我觉得他们好多东西不会并不是题目有多么难,就是因为基础没有掌握好,就从基础方面给他们砸实了。”
有趣的课程赢得了孩子的喜爱,也让在地里干活的家长们很放心,孩子们放了学就争相赶往村委会。这下可忙怀了晶晶和马洁,白天要抽时间备课,晚上要手把手地辅导功课。
“周一到周四我们每天晚上从六点开始补课,说是6点,但这些孩子每天很 早就来了,我们几乎从5点开始。5点之前必须吃完饭,然后等着他们过来,6点 开始上课,这一个晚上我们就什么也干不了,他们走后我们再收拾一下就差不多9点了。”
补习班开课以来,农忙的时候再也看不到满村乱跑的孩子,反而村委会院落中传出的咿咿呀呀的英语声,一直飘到村子外面的田间地头。
许家营村地处延庆县西南部,位于康庄镇西北面,从市内驱车前往仅有1个 多小时车程。尽管距离北京市区并不远,但村中的文明氛围却与城市相差很远。晶晶和马洁的到来也将文明的思想和健康的生活观念引入了农村。来村后不久两人发现村民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并不健康,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村子的形象造成了影响。
“最初的农村比较脏乱,垃圾、粪便随便乱堆。现在,经过村委、村民一年的共同努力、整治,有了很大改观。村里很多绿色的垃圾桶就是镇里发的。以前村民习惯把家里的厕所搭在墙外,现在必须清回家里,路面上不准有那种露天的厕所。街面是公共的,你的东西要晾自己找另外的地方,不能放这。慢慢的跟村民沟通,大家习惯了,觉得这样的环境挺干净的,就不忍心再去破坏。”
为了让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深入村民心中,晶晶和马洁还起草了一个《环境整治村民公约》,提倡村民以文明、健康的方式生活。除此之外,两个人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联合镇体育局,在村委会门外的空地上装上了运动器材。在两个人的努力下,小村的文明氛围慢慢发生了变化。
与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一起发生变化的还有村里的民主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村民逐渐对两个大学生产生了信任,因为两位学生“村官”讲话和气还带着书生气,因此村民们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找她们两个说。晶晶和马 洁的存在使得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了。
在许家营村采访时,记者遇到了62岁的村民鲁进义,他特别提到了这种与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亲切感情 。
记者:感觉与他们有距离感吗?
鲁进义:没有什么顾虑,开始刚过来时差一些,因为住在妇女主任家跟社员接触的比价少,后来住到大队上和社员就打成一片了。不过咱们村的人和他们还是挺接近的,还很喜欢和他们聊聊天。
如果说晶晶和马洁在工作和生活上给村子带来的变化还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那么发生在今年3月份的支部委员选举,则让全村干部和村民深切感受到 了两个大学生带给小村的变化。通过全体党员投票,村中不仅首次推选出由大学生担任的支委,同时,选举还给村书记鲁林河带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冲击。
“村里一共23个党员,外出4个,其余19个党员全部到位。第一轮选举,我 和晶晶选票一般高,马洁比我们低两票。社员投票时我们的选票就一般高了。最后一轮,决定谁出线时,我和马洁各15票,晶晶16票,我心里在打鼓啊,要是她当上书记,我当了支委怎么办。要真要叫两个小丫头领导我,那我就退出吧。但说句良心话自从她们两个来后,我是真省心,以即便她们把我顶替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当选村支委后,对于村中的重大决策,晶晶和马洁都有了表决权,今后她们可以以更加积极的身份参与本村建设,改变本村现状。同时,享有了村民赋予的权利两个人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晶晶告诉记者,她能够感受到村民对于两个人的这种期望,希望她们能够带给村子更大的改变,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对于这种期望她们表示将尽全力争取,但同时两个人也道出了开展农村工作的艰难。
“你想改变农村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农村的主体还是农民。农民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几年之内应该有一些外在的变化,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农民的思想转变后才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传统的农业发展的前景好像也不是特好。现在要想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还要找一些高科技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从经济上进行改变,农民收入高了才会在其他方面做一些改变,比如说文艺方面,业余生活方面。”
作为首批“村官”晶晶和马洁与政府签订的合同任期为3年,两年之后,她们将要面临一次重选择,也许她们会离开,也许继续留下工作,很可能她们现在已经进行的或将要开展工作到那时还没有显现出效果。因此,两个人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北京市第二批学生“村官”选举工作十分关注,她们希望能够有后继者来接替这项事业。
有后来人的参与,从而使这项事业薪火相传下去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大学生下到农村的另一个更加深远意义在于,通过学生的桥梁作用将学生身后的教师、科技力量引入农村,从而对“科技兴农”产生持续的支持作用。延庆县康庄镇党委书记贺利认为,大学生背后母校的强大支持,包括高校的教师、教授等人才队伍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挥高校支持农村的优势,一方面通过大学生的桥梁作用,将科技知识 带给农村。通过高校的实验项目、成果转化项目还有一些基地项目落实到农村,来支持农村建设。其二,就是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支部共建将学生团体带到农村来。另外,他们通过文艺节目将一些先进的理念带到农村,把老百姓对文化活动的追求激发、提升起来。”
甄晶晶和马洁的经历是众多大学生“村官”的缩影。这些怀抱着激情与理想的年轻人在进入农村工作的一年中虽然经历了挫折与迷茫,但农村生活的历练使他们完成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他们已经能够立足农村现实,切合实际地为改变中国的农村的现状做出贡献,即便这种改变并非立竿见影,但这种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的注入已给农村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