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常见的植物蛋白来源,自古以来,豆腐、豆浆、豆芽便经常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在北京农学院,有一位致力于大豆育种研究的专家——李玮瑜,她和团队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对大豆进行良种选育,成功培育出北农103、北农106、北农109等多款优质高产、抗病广适的大豆品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在北京怀柔区的田间,李玮瑜正穿梭在大豆植株间,仔细观察着每一株大豆的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抗病性、抗虫性、抗倒性、品质性状、产量,这些都是评判大豆是否能成为“优等生”的指标。
李玮瑜眼中的“优等生”大豆,是指那些挂荚率高、抗病性强、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为了培育出优秀的大豆品种,李玮瑜带领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搜集种质资源,进行有目标的选择和培育。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法,她不断优化大豆品种,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从2017年起,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就达到了1亿吨。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而国产2000万吨大豆则注重饮食安全与品质,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李玮瑜选择研究供应餐桌的大豆,是出于对我国大豆进口依赖现状的深刻认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国产大豆的品质和产量,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植物蛋白的需求。
育种工作并非易事,科研人员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李玮瑜坦言,在众多品种中挑选出“优等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般要花费6~8年的时间,一百多份大豆品系中也常常只能选出两三个优异品系来,可谓是“百里挑一”。
同时,选育出大豆良种的专家中也高手云集,老育种人通过“一杆尺子,一把秤,瞪大眼睛选,用牙咬”这样的土办法,就能筛选出令人服气的良种,她需要面对严格的审定标准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从事农业育种研究的辛苦,李玮瑜表示很乐意、很享受其中的快乐,她相信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也深深爱上了自己工作的大豆田地。她说:“大豆真的是亲人,我每天看着它心情很愉快。如果见不着它,很想它,就想来这地里看一看。”
能走上人们餐桌的大豆,除了要身强体壮、百病不侵、形态优美、性状稳定,还要有丰富的营养和美味的口感。因此,李玮瑜不仅关注大豆在田间的表现,还注重实验室的数据分析,从营养指标到感官评价,每一步都力求精准。
李玮瑜会定期举行感官评价实验,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品味豆浆,为每一款豆子榨出豆浆的颜色、气味、渣滓情况等性状进行打分。“最开始,实验室的同学们喝豆浆要加糖。喝了我们的豆浆之后,他们都不加糖了,说我们的豆浆自带的甜味。”李玮瑜笑着说。
如今,李玮瑜团队已经成功培育出多款具有特色的食用大豆品种,如北京地区第一个审定的黑色大豆品种北农109,花青素含量高,榨出的豆浆口感香浓。这些品种不仅在北京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针对餐桌需求开发的特用型大豆,如豆浆豆、豆腐豆等,更是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李玮瑜希望通过推广专用型大豆品种,形成订单农业,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她欢迎更多主体加入到大豆育种事业中来,让大豆田里“斗志昂扬”。“我希望有更多的合作的小伙伴,科研单位也好,企业也好,能更多地跟我们1+1>2地去赋能到我们的大豆的产业上来。”李玮瑜说。
https://kepu.gmw.cn/2024-11/05/content_37648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