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当天,位于北京农学院的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2025年导盲犬培训班开班。9只已经过近一年家庭寄养的待训犬公开亮相,即将开始自己的“学业”生涯,最终完成从“萌宠”到“光明使者”的蜕变。
活动现场,“多多”“杰森”“ 珍妮丝”等首批9只待训犬在训导员的带领下集体亮相。它们眼神清澈、步伐稳健,获得现场阵阵掌声。这是它们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就像人类的“成人礼”。去年5月,由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和广州导盲犬学校合作繁育和引进的9只导盲犬幼犬进入到寄养家庭,得到“临时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和社会化适应训练。如今,这9只幼犬交接给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开始正式训练,它们将经历基础服从、定向行走、障碍规避、公共交通适应等12大模块训练,并经过严格考核后成为合格的导盲犬。

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聘请国际导盲犬联盟认证导师李苑甄为客座教授,引入国际标准训练体系,以提升导盲犬培训专业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培训基地还聘请了8名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为实习训导员,参与基地“全周期科学训导体系”,对导盲犬开展专业训练和健康管理。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表示,自2023年12月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落户北京农学院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扎实推进导盲犬培训基地建设这一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基地已形成涵盖导盲犬科学繁育、行为训练、健康管理等全方位保障体系。未来将不断完善导盲犬种犬引进、繁育、家庭寄养、训导体系,高标准推进基地建设,助力首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送幼犬“上学”,寄养家庭的“家长”既自豪又恋恋不舍。导盲犬幼犬多多的“寄养妈妈”何珊表示,她很荣幸见证了一只懵懂的幼犬成长为一只懂事的成犬,其中有欢乐也有挑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发动很多人关注残疾人事业,并力所能及地作出自己的贡献。”她说。

据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杨泰峰介绍,近年来市残联与北京农学院合作,加快推进北京导盲犬培训基地建设。目前已为本市盲人朋友配发20条导盲犬,在公园、大型连锁超市等494家场所增设导盲犬标识,实现地铁站、公共汽电车导盲犬标识全覆盖。未来市残联将配合北京农学院持续推进导盲犬培训基地二期建设,尽快实现导盲犬专业技术全国领先;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动员,推进更多行业领域接纳、关爱导盲犬,逐步形成导盲犬服务“北京经验”。
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6661530&src=stream&typeid=68&did=2db11ff580af4240b3e10557720402c5&ff=fz&uid=325963&show=0&fSize=M&ver=3.4.1&mood=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