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人民网】第六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北京农学院刘克锋

时间:2014-12-16 作者: 来源: 浏览:

 

刘克锋,男,1955年出生,党员,研究员。现任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刘克锋教授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研究方向为畜禽粪便、农林废弃物无害资源化利用和花卉培育、工厂化标准育苗等。一直以来心系环保,以实现零污染排放,建设绿色、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在30余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14北京榜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个人(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技套餐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属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国家、省部级个人荣誉称号12项。

刘克锋老师坚持把多年来刻苦钻研形成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应用于新农村建设、奉献于京郊大地。研发了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高温堆肥和干法厌氧发酵成套技术,解决农业种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污染环境这一困扰政府和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的绿色循环发展。20年来,他结合北京市养殖特点,先后攻克了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粪污技术处理难关,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畜禽粪便、废水处理和粪污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工艺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与人居环境、土壤和水系污染,让畜禽养殖业走上了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正是刘克锋老师研究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北京市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提供了科学支撑,刘克锋教授也成为北京垃圾分类研究第一人。

刘克锋教授将科技成果在北京市顺义、通州、延庆、门头沟等区县进行了大范围的应用。在延庆县养牛大村——大柏老村,通过 “11X”科技培训工程,在他的技术指导和帮扶下解决了村里牛粪污染问题,村里建起了有机肥厂。他还指导村里的农民合作社利用蚯蚓分解牛粪,养殖的蚯蚓卖给药厂;再将蚯蚓粪和牛粪有效处理成有机肥产品及栽培基质,用于花卉培育和果树养护,形成了小循环产业。目前,将科技成果进行大面积的生产转化和示范推广,在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海南等省地有几十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共生产高品质有机肥100多万吨,总经济效益达20亿元。10年累计处理有机废弃物1487 万余吨。近三年生产、推广的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22.6 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减排67.5 万吨。

刘克锋教授长期的艰苦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现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子项目共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教委、农委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农业部、环境部科技进步奖励10项,其中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三等奖2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它奖项2项。以第一选育人获得12个一串红新品种和1个红花鼠尾草新品种审定。教改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研究论文80余篇,被SCI收录1篇,EI收录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和受理阶段。他带领的科研团队2010年被评为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创新团队、2013年继续教育园林团队被评为市级优秀团队和重点建设团队。

     正是刘克锋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长达20 年的应用推广过程中,产生的总经济效益为20 余亿元。近三年生产、推广的有机肥直接经济效益近9000万元,新增利润4000余万元。培育的花卉新品种在全国南北共五省市区推广应用,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