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如何与区域发展共赢
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郑文堂
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在服务社会中办出特色,是地方高校应思考的命题。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中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应系统思考“应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什么”。首先,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找准服务区域发展“应做什么”。近年来,北京农学院针对北京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的现实,确立了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如今,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北京农学院将深入分析京津冀的区域特点,进一步明确“应做什么”。
其次,地方高校应在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思考“能做什么”。近年来,北京农学院认真分析北京发展需求,构建了“都市型现代农林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应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政府、产业、涉农企业和农民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再其次,地方高校思考“做好什么”应着眼于整体服务区域发展的效果。地方高校可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注重与政府、其他高校、企业或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近年来,北京农学院探索形成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服务北京区域发展,展现了服务的活力。
“区域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重点思考的问题。地方高校应着眼于区域经济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北京农业转型升级,北京农学院及时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都市现代农林人才”。
地方高校还应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实际的结合、与专业发展实际的结合、与区域未来发展目标的结合,使人才培养真正“落地”。近年来,北京农学院推行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3+1”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培养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人才。
如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过程中,实现区域社会与地方高校的双赢,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服务寻支持。学校近年积极做好世界草莓大会、首都农业嘉年华、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等系列活动的技术参与、专家咨询和志愿服务等工作,有力支撑了北京都市农业发展。2012年9月,北京市教委、科委、农委、农业局、园林绿化局5家单位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农学院,5家单位在学校宏观规划、学科与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
二是以服务求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有效途径和机制,为基层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切实解决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开展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学校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培养锻炼了实践应用能力,最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具现实基础、更有针对性,进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拓展了办学空间。
三是以服务促双赢。学校加强与京郊区县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服务中获得支持,在协同中共谋发展。学校陆续与北京市平谷区、门头沟区、延庆县等区县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京郊区县在高素质新型人才培养、农业科技重大项目联合申报、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和领域,开展深层次、实质性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学校和地方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