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科技日报】“京郊养猪第一村”变“北京最美乡村”

时间:2014-07-22 作者:刘铁军 张丽萍 来源: 浏览:

     车一驶入北京顺义县城北郎中村,夏日的京郊花香伴着草香扑面而来,道路两侧绿柳成荫,鲜花盛开,绿树环抱,小桥流水,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乡村之一。这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京郊养猪第一村”。年出栏优质种猪5万头,被北京市农业局选为“定点种猪场”, 还有年屠宰商品猪100万头规模的市级定点屠宰厂。

    “过去我们这儿可不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家家都养猪,猪就养在自己的院子里。那个时候,不夸张地说,进村的时候别张嘴,张嘴苍蝇就飞进去。村里街道到处都堆着猪粪,一下雨,村子坑塘就成了臭水沟,臭气熏天。”北郎中村有机肥料厂厂长闻世常,是土生土长的北郎中人,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郎中村的环境污染依然记忆深刻。“1994年后,我们村开始治理村的环境,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处理成堆的猪粪。”猪粪是破坏北郎中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更是首要解决的难题。将猪粪有效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成为北郎中村干部首要考虑的问题。

    北郎中的村干部经过北京市农委找到了北京农学院刘克锋研究团队,希望研究团队入驻北郎中村,处理和利用猪粪。为了更好地研究猪粪处理安全农用的处理发酵参数,合理配制菌种,生产出优质高效的有机肥,刘克锋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进驻了北郎中村,这一进驻就是18年。

    18年来,刘克锋团队帮助北郎中村建起有机肥料厂,攻破了猪粪变成有机肥的一个有一个难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而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团队成员知道。为了推广一个新技术、一个新菌种,他们可能要在厂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天,测准一个参数,他们经常是在猪粪堆里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出来时,一身臭味。“每次我从村坐公交车回校,公交车司机见了我都说‘你上来一次,我的车就臭好几天’。由于当时校内的科研条件很差,科研经费紧张,很多数据都是在田间、肥料厂、实验室亲自完成的。”刘克锋教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哈哈哈笑了起来。刘教授所说的“研究室”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堆满了半米高的猪粪,里面又潮又热。研究人员要在这里面定期测量猪粪里面各种成分的参数。

    “有一次,我在里面待了两个小时,出了一身汗,等我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是臭味。我洗了一个澡,自以为把臭味洗掉了。于是我就骑着自行车去我朋友家吃饭,骑了两个小时,出了一身汗。见到朋友,朋友捂着鼻子说,‘你洗澡了吗,怎么这么臭’。”记者很好奇地问王红利老师,“就是,怎么洗了澡了还臭呀。”王老师哈哈一笑,解释道:“我在里面待了两个小时,出了汗,毛孔都张开了,臭味也就进去了。虽然洗了澡,可是再出汗,臭味随着汗又一起出来了。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太正常了。”

    在刘克锋研究团队的帮助下,北郎中村不仅处理了全村所有的粪便,而且由于村里的农用地一直使用有机肥,作物的产量提高了,食物的口感也大大改善了。“胡书记当年视察我们村吃粘玉米,不停地称道我们的玉米好吃。就是因为我们一直使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仅改良土壤,增强肥力,而且能够增加产量,改善食物口感。我们村种植的水果和其他村种植的味道不一样,我们水果的味道要好的多”。北郎中村有机肥料厂厂长闻世常说起有机肥有些自豪。“我们厂每年可提供有机肥6000吨,销售的特别好。现在,我们正在扩大生产车间,加大产量。”

    如今,北郎中借助有机肥厂不仅处理全村5万头猪的猪粪,还处理了村里沼气的沼渣等固体废料,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同时生产出的有机肥又应用到当地的花卉中心等农田里,实现了有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