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硬茧背后的军营记忆——记退役士兵谢飞宇

时间:2010-11-22 作者:崔婧 来源:农学院 浏览:

谢飞宇,男,中共党员,1985年5月出生。2003年考入北京农学院会计专业。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服役于四川省绵阳市总装某部队。退伍返校后继续就读原专业。2006年光荣入党。入伍期间,曾荣获一次 “优秀士兵”称号。

“在我拥有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青春,看到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为了经历一种与众不同的青春,我选择了当兵。”两年的辛苦与汗水,两年的收获与蜕变。从最初的那个肩膀稚嫩,生活在“温室”的大学生到后来敢于承担担当、思想成熟的优秀士兵,谢飞宇,一个七尺男儿,从未后悔过选择进入军营,他把军营生活作为自己的一段人生历程。

偷偷报名参军  好男儿历练成钢 

从小喜欢运动、身体素质好的谢飞宇,在大二时听说国家有面向大学生征兵的政策后就萌生了去参军的想法。但就在他满怀对军人的崇拜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向父母诉说想法时,却遭受到家人的一致反对。长辈们怕他受苦,更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面对这种情况,他只好选择了暂时的妥协。从此,参军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底,倔强地发芽成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强烈。在即将升入大三时,国家又一次面向大学生征兵。当兵的念头更加强烈了,经过再三思量,他还是瞒着父母偷偷地报了名。

一天,几个穿着绿色军装的军官敲开了谢飞宇家的门,几句话后他的父母一头雾水,还以为这些人走错了门。当听到自己儿子的名字“谢飞宇”这三个字时才恍然大悟,但事已至此,只好配合完成了各项政审工作。儿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铁了心要去参军,哪还有做父母的千般阻挠的道理?依依不舍的他们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开往四川的火车上,可一别就是两年。

进入新兵连的第一天,站在山头上的训练场,眺望着远方蔚蓝的天空和漫山遍野的绿色,远离了学校的繁忙和城市的喧嚣,谢飞宇的心里一片平静。终于来到了这个遥远而又期盼已久的地方,终于要开始两年的军旅生涯,大自然的空旷与静谧使他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初来乍到的他,认为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都难不倒他,因为这都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对于一个热爱体育的人来说不算难事。但部队严格的纪律、刻板的生活磨灭了他起初决定参军时的好奇和冲动。

四川的冬天不同于北方的冬天,屋子里没有暖气,被子是湿冷的,棉衣也是湿冷的。在室外训练的他们,时常脸上会落一层霜,耳朵也会被冻裂,一根手指会冻的像两根那么粗。平时,他们除了要训练外,还要义务劳动。有时要通堵塞的厕所,有时还要用铁锹砍树……寒冷与劳累,生理和心理的考验,让这个充满自信的北方小伙子,头一次体会到军队的苦。这时谢飞宇似乎才明白军人意味着什么。艰苦而又充实的军营生活与自己在学校时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兵前的自己。那时的他,每天在学校混日子,时常懒散地不去上课,即使走进教室,课程也通常在昏睡中度过,挂科更是在所难免。

整理内务是一个军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仅仅“叠被子”这一项就难坏了平时从不做家务的谢飞宇。怎样才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把被子放在地上,用小板凳的平面把被子熨平,然后叠成豆腐状,皱褶处就用手指沾上水去拉直,终于,“豆腐块儿”成型了……为了练习叠“豆腐块儿”,他的手都磨裂了,绿色的被子都被磨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豆腐块儿”终于合格了。

品军营生活二三事  悟军人神圣使命

 军营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犹如一条彩色的串珠项链,每一颗珠子,每一种颜色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充满了酸甜苦辣。这串项链中最闪亮的一颗珠子,就是在军队生活中的快乐。

平时总是被别人训练的士兵,终于有了训练别人的机会——做军训教官。2006年夏季,正赶上放暑假,一批中学生来到了谢飞宇所在的部队军训。由“新兵蛋子”突然转变为教官的他,心中一阵狂喜,终于可以“整”别人了。所谓“整”人,其实就是队列训练。当年自己初到部队时,为了练习正步,在太阳地下单腿站立,这一站就是10分钟。汗水趟过眼睛,顺着脸颊落在地上,长时间的站立使他麻木,不再感到炎热和困倦。

队列训练要求队伍整齐划一,齐步走正步走时要挺胸昂头,手要笔直,抬腿要有力,步伐要掷地有声,口号要洪亮。这些要求对于平日里过着优越生活的学生们来说,的确是“难于上青天”,就连最基本的口号声他们都喊不齐、吼不响。这可难坏了谢飞宇这个教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谁喊不响就出队单练,直到声音足够洪亮为止才可以归队。这一招果然奏效,口号声达到了“震耳欲聋”的标准,可没几天问题就出现了。孩子们娇嫩的嗓子变哑了,这是谢飞宇始料未及的。他充满内疚和自责,把学校配发给教官的金嗓子喉宝润喉片一包不留地全部拿给了学生们。学生们被教官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非但没有觉得教官严厉反而充满感激。在接下来几天的训练中,学生们都很认真卖力,在最后一天的汇报表演中取得了全连第一的好成绩。“金嗓子”把教官和学生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分别时,学生们都哭了,舍不得离开和他们朝夕相处两周的士兵哥哥,而这个七尺男儿此时也已热泪盈眶。可能他只是这群学生们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过客,但是这些学生们却是他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的天真无邪和纯洁可爱给谢飞宇的军旅生涯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成功升入太空。作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杨利伟,在回到祖国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全国各大部队巡回演讲,做军事汇报工作。当杨利伟来到谢飞宇所在的部队时,他已经是一名警卫连里的战士了,首要的任务就是站好岗,保护部队及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杨利伟来的那天,正好轮到他站岗。在部队门口站了一晚的谢飞宇,丝毫没有感到困倦,反而心情激动。因为他是在为“太空人”站岗,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保驾护航。军事汇报结束后,杨利伟特地慰问岗哨人员,他握住谢飞宇的手,亲切地说了声,“你辛苦了。”虽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对于谢飞宇来说,能和杨利伟这样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握手,实属人生一大幸事。他明白,青年要向杨利伟军人学习,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 

比赛场上赢荣誉  政治课程获真知

部队各师级单位每四年就会举办一次篮球赛,这对于热爱体育运动的谢飞宇来说,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他很幸运,还是新兵时就赶上了一次比赛,他从部队上千人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参加比赛。部队也相当重视这次比赛,为了取得好名次,特意安排出时间和场地让战士们训练。那时正值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炙烤下,他每天都参加训练。汗水模糊了双眼,浸透了衣服,他感觉不到。篮球在地上砸出铿锵有力的声音,眼中只能看到篮筐的位置,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球投进。准备了半年,终于迎来了比赛。赛场上他和战友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经过了几轮比赛,赢得了冠军。

“男儿有泪不轻弹”,比赛结束了,兴奋过后的谢飞宇却留下了激动的眼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没有辜负半年的训练,没有辜负整个部队的期望。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为之拼搏,领导的信任让他迸发激情,战友们的团结使他充满自信。如果没有团结把他们凝聚在一起,整个团队一条心,那么想赢得比赛谈何容易。

挥洒了汗水和泪水后,谢飞宇又收获了成长和蜕变。

部队与学校不同,每天都有政治理论课。谢飞宇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开放的环境,使学生们可以张扬个性,发散思维。而来到部队后,部队的纪律严明更能使人重塑性格和理想。在学校时,虽然也会上思想道德修养等政治理论课,但是并没有给谢飞宇带来内心的触动和对人生的思考。然而来到部队后,每天除了训练外,就是上政治理论课。

教导员从武昌起义说到遵义会议,从张思德说到“为人民服务”,又从改革开放说到了今天的小康生活。起初谢飞宇觉得这样的教育无关痛痒,枯燥无聊。可是连里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谢飞宇的看法。一次,连里停水了。有名同志担心第二天早晨又停水,就提前打了一盆预备好。教导员在晚点名的时候评价这件事:“这就是忧患意识。”接着,他又说,如果打水的时候,少打一些,不要浪费,就体现了节俭意识。进而言之,如果在自己备水的同时,也能给其他战友打一盆,这就是公仆意识了。 一盆水,一件小事,就体现了胡总书记倡导的“三种意识”。谢飞宇开始明白,原来生活中任何小事都是要用心感知,用理论支撑实际的。

从此,政治理论教育就如春日的和煦阳光一样照进了谢飞宇那颗沉寂的心。部队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老党员们的以身作则都影响着谢飞宇。以前认为入党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的谢飞宇,开始认识到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种想法强烈的冲击着他的心灵。为此他更加努力地训练,参加各项军队活动,积极工作。他有信仰,虽然他为他的信仰痛苦着付出着,但他是最幸福的人。他充实,因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奋斗。这也为他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不舍离别情  不忘父母恩

用青春这支笔,取军营之绿色,撷部队之风采,书两年之军旅生涯,成一部无悔奉献之书。翻过新兵连的三个月,翻过辛苦训练的一页,读过快乐的一页,这本军队之书马上就读到了退伍的那一页。

在慢慢习惯和爱上军队生活,与战友们亲密无间后,时间也悄悄溜走,离退伍的日子愈来愈近了。部队广播站开始播放歌颂战友情谊的文章。听着那饱含深情的字句,看着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战友,谢飞宇的心头涌上了一种莫名的哀愁。虽然离回家的日子不远了,但他的心情并没有兴奋,反而变得沉重了。

在将要离开部队之际,部队为退伍老兵举行了卸军衔仪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也是战友们离别前最后一次的相聚。当连长轻轻地卸下他肩头的军衔时,他的两眼顿时模糊了。他想起就在不久之前,也是这样,他接过连长手中的“优秀士兵”的证书,并面对党旗庄严地宣誓。那时的他激动万分,可此时却心情复杂。初到新兵连时的艰苦训练,赢了篮球赛时大家相拥而泣,遭遇老兵误会时的委屈,带新兵时的喜悦,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提醒着他屑堑谝淮蔚母冻觯谝淮蔚母卸<唇肟锏囊磺卸冀崾墒钦饫锓⑸囊磺腥椿嵊涝锻A粼谛环捎畹募且淅铮谡饫镅У降囊磺幸丫谌肓怂纳啪司褡呦蛐碌纳睢?/SPAN>

离别的火车缓缓地开动了,教导员、连长和其他战士们尾随着火车,送了一程又一程。透过车窗,泪流满面的谢飞宇最后一次深情地望向这个他生活了两年的城市,耳畔响起了那首军歌: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战友啊/战友啊/亲爱的兄弟/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是啊,再多的语言在分别之时也是苍白无力的,眼中晶莹的泪花代表了一切,饱含了这两年生活的苦与乐,酸与甜。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那时谢飞宇已经退伍回京,很多朋友给他打电话,为他没有赶上地震而庆幸。可是谢飞宇却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四川地震,很多朋友都在为我庆幸,因为我回来了,所有的人都在说我很幸运,是的,我很幸运,因为我没有被地震所累,可是我真的幸运吗?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愿意还做回军人,因为只有这时才能体现我真正的价值,我宁愿现在和他们一起并肩做战,无论任何困难。”短短的几行字朴实而意味深长,一个人,即使他脱下军装,卸下军衔,离开军队,他的骨子里还是一名军人,因为军人的精神早已深入骨髓,深深地在他的心里打下了烙印。虽然他远离灾难,但他更愿意的是能奔赴灾区,与四川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如果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到军营里做一名军人。”谢飞宇总是这样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未有过犹豫。四年时间过去了,谢飞宇的手上还残留着当时砍树时磨出的茧子。尽管手上的硬茧在慢慢变软消退,但是那两年当兵的记忆却不会随之褪色,反而愈加地清晰。两年的部队生活成为影响谢飞宇一生的人生历程。因为在部队的两年中,他渐渐体会到一个军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必须胸装天下,胸装祖国,胸装人民,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执笔人:崔婧)

士兵感言:

满身稚气童心未泯的我初入军营,终于被满眼的绿所折服。一时难以抒释的情感和热血充斥着脑海,我想:这世上应该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色了吧!

第一次穿上军装,欣喜激动;

第一次凝望军徽,浮想联翩;

第一次整装待发,群情激昂;

第一次遥望故乡,潸然泪下。

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勾勒出我的军旅生涯,也记载了我历史的痕迹。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帮助我学会坚强,学会长大。

当了兵,才知道什么叫苦;当了兵,才知道如何叫累;当了兵,才体会到投笔从戎;当了兵,才领悟到人生意义。

也许有人过了一生可能都记不起自己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可当我渐渐老去最值得回忆的,就是我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两年时光献给了我最敬爱的祖国。

现在的我乐观自信,勇于直面困难承受压力。部队带给我的不只是身体的改变,坚韧的性格和感恩社会的情怀才是我所得到的最可贵的东西。

记者感言:

一米八七的高大身材,挺拔的身躯,剑气英眉,初见谢飞宇,就被他特有的军人气质吸引了。原本以为他会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是没想到他却是一个很开朗乐观的人。采访期间,他一直都微笑着回忆和讲述当兵两年的生活。一个半小时的采访,就在与谢飞宇学长的轻松交谈中结束了。听着他讲那些军旅生活,刚接受了军训洗礼的笔者再一次感受到了军营中无处不在的精神——团结,奉献,勤奋,积极乐观。而最让笔者感动的就是他的那句话“我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两年时光献给了我最敬爱的祖国”。部队生活可谓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变,给了他重塑性格和追逐理想的机会,让他在退伍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收获。

在他的故事中,很少听到抱怨和委屈,有的只是无悔和欢乐。他的故事,让笔者明白了那些曾经模糊的概念——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奉献。他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为自己的选择无悔,为自己的青春谱写了嘹亮的军歌,为自己的生命磨砺了熠熠生辉的锋芒,照亮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