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葫芦妹的葫芦事——记原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胡一萍

时间:2009-10-26 作者:李纯 来源:农学院 浏览:

胡一萍,女,中共党员,19827月出生,20067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曾于20067月至20096月担任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书记助理。在职期间,曾荣获2006年北京市农业普查先进工作者、2007年北京农学院服务农村基层先进个人、2007年延庆县优秀大学生“村官”、2008-2009年度延庆县优秀大学生“村官”、2008-2009年度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夏日里,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葫芦藤下,清凉、幽静。一个个硕大、翠绿的葫芦探出脑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寻找那个“格子衬衫、牛仔裤和高高束起马尾辫”的女孩,那个“中等个儿、高嗓门儿和清脆爽朗笑声”的葫芦妹。她就是北京农学院2006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原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胡一萍。

“葫芦妹”是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的老百姓给胡一萍取的别名。当初决定去当“村官”,胡一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我父母30年前插过队,他们觉得农村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应该到农村去锻炼一下,在吃苦耐劳、为人处世方面有所成熟。”现在胡一萍回想起来都很庆幸当初父母为她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作为80后的一代也经常被人们贴上不负责任的一代和娇气的一代的标签,我觉得自己作为80后应该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去干一番事业,为80后争一口气!”就这样,胡一萍毕业后放弃了在城里找一份舒适工作的机会,而是带着满腔热情与抱负来到了农村,来到了西山沟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第三只眼”看发展,葫芦产业有作为

“大学生‘村官’是注入农村的新鲜血液,我们必须学会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农村,发挥‘第三只眼’的作用。”

来到西山沟村后,胡一萍发现西山沟村有一个特点,就是“家家会种葫芦,人人能旋葫芦”。通过走访调查,胡一萍发现:西山沟村有400多年种植葫芦的历史。葫芦品种很多,而且当地人旋葫芦条的技术也勘称一绝。现在社会上对这种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很大,还可以结合民俗旅游来发展葫芦产业。认准这个方向之后,胡一萍开始上网查阅大量资料,从葫芦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市场分析、发展前景并结合村里的特点等多个方面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提交村两委干部之后,遭到了村两委干部(尤其是胡一萍的干姥爷)的反对。村委也理解胡一萍想为村里办事的急切心情,但是农产品的风险大,受市场的影响也大。如果老百姓真种那么多葫芦卖不出去,将打击老百姓的积极性并引发新的干群矛盾。尽管村委的反对让胡一萍很是受挫,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镇领导,镇领导非常支持,并帮她一起做村两委干部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疑虑。同时,还由镇里出资,制定了每种植一棵葫芦补贴一元钱的鼓励政策。于是,西山沟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村庄空闲地、街道两侧都种上了葫芦。一条长350米的主街道俨然就成了一条贯通东西的葫芦长廊,18000株葫芦扮靓了这个只有107户的小山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的胡一萍清醒地知道,将产品生产出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必须将产品与市场对接,把产品销售出去才是硬道理。同时在延庆县永宁镇宣传科挂职的胡一萍看准了媒体的力量。通过科长介绍,她给中央七台《每日农经》节目组打了一个电话,向他们介绍村里的特色。《每日农经》节目组对西山沟村旋葫芦的技艺很感兴趣,并答应免费制作一期中国农产品挑战吉尼斯-西山沟葫芦大比拼,比一比谁家的葫芦大及旋葫芦条大赛节目,从葫芦种植到葫芦生产期、产品加工、推出葫芦宴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紧接着,该频道的《致富经》栏目也播出了“葫芦村的葫芦事”。一经中央台报导,各家媒体也都对西山沟村的葫芦产业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北京电视台《四海漫游》播出了“西山沟村的葫芦宴”。延庆电视台也先后四次对西山沟的葫芦进行了报导。从此西山沟村的葫芦产业一炮打响,并有了“京郊葫芦第一村”这样一张绿色名片。

媒体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游客纷纷电话咨询、订购葫芦条干菜产品,也有寻求合作开发工艺葫芦的客商。每逢周末,大批游客驱车来到西山沟,专程品尝葫芦宴,从而也带动了当地民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西山沟的葫芦条由原来的每斤10块钱长到了后来的25元块钱,这下子可把乡亲们乐坏了,从此之后西山沟念起了“葫芦经”,村民也都开始亲切地称胡一萍为“葫芦妹”。

但是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我请饭店的师傅来村里教村民做各种葫芦菜品,村民并不是很积极,他们都是持观望态度的。”最开始村里只有四户人家做葫芦宴,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来村里来品尝葫芦宴的人越来越多,葫芦宴才得以发展。

现代化手段来武装,葫芦产业更兴旺

为了使西山沟村生产的葫芦产品更加适应现代市场需要,西山沟村的葫芦还申请并通过了国家《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从最初的起草认证申请,到拿到无公害认证证书,全过程的工作几乎都是由胡一萍来完成的。这对于非农学专业的她而言,近乎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无公害产地认证,涉及很多农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涉及的方面多而细。例如农产品的地质、水、空气环境是怎样的;农作物什么时候下苗、浇水;是否需要喷洒农药,农药的浓度如何等。很多知识我必须先到镇里的农学中心请教那里的专家,然后再回到村里教村民如何操作。”现在谈起来,胡一萍都是眉头紧锁,可见她当初下了多大的功夫来做这件事情。

为了增强村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胡一萍的建议下,西山沟村还专门成立了西山沟村葫芦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当时之所以想成立这样一个组织也是基于国家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这有利于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抵御市场风险,形成规模效应。”这个专业合作组织在村民买种、抗虫、收割和农民培训方面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在奥运期间,西山沟村还与永宁镇计生委合作,开展了“迎奥运‘葫芦娃’才艺比赛”和“庆奥运‘葫芦娃’传递火炬”活动。“我几乎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就是一有大型活动就要结合村里的葫芦产业来进行宣传。”看着眼前这个小姑娘,记者不禁被她的机灵与才智所折服。小小的西山沟村也因为奥运而热闹起来,才艺出色的小“葫芦娃”也做了一回火炬手,过了一把传递火炬的瘾。“整个村里的奥运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有些小朋友还因为不甘心自己的才艺被比下去而打架呢。”快乐的笑容在胡一萍的脸上荡漾开来,回想起这些,她仿佛是历历在目。“同时我们村里的葫芦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来访的宾客都被村里的热闹、快乐所感染。”

离任不离开,葫芦产业深发展

本以为对胡一萍而言,谈到她的离任是一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但是她却非常的坦然。“我认为我没有离开。我之所以选择暂时从这个岗位上走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为村里办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还需要积蓄力量,在做产业、做实业方面积累经验,为西山沟村今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铿锵的字句间,记者听到的是一颗坚定而执着的心。

20096月,胡一萍曾跟随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率领的北京访问团到台湾参观考察。这次考察对胡一萍的影响非常深刻,也让她看到了西山沟村葫芦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西山沟村的葫芦产业应该说还只是特色农业,如果要想把葫芦产业继续做深做大,还必须发展精品农业。”“在我们参观时牛有成常委曾对我们说:农产品是关系到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做农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做好了又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现在想想,牛常委说得的确非常有道理。西山沟村的葫芦产业现在走的还是差异化农业道路,要想发展精品农业,还必须加强葫芦产业的研发,挖掘出其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

在谈话的同时,胡一萍还向记者展示了她去台湾信义乡农会梅子梦工厂园区参观时观看的PPTPPT中,台湾宝岛旖旎的风光让记者心驰神往,而信义乡农会梅子梦工厂园区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新颖幽默的设计理念以及产品的精美包装更让记者大开眼界。“像他们这种才算得上是精品农业。围绕青梅,他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将梅子的价值大大地提升了。西山沟村的葫芦产业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笑傲江湖、独树一帜。”

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王慧敏到西山沟村调研时说:“学校会支持葫芦产业的发展,根据产业的需要选派新的大学生‘村官’接力‘葫芦妹’的工作,保证人才不断线,统筹专业结构,形成葫芦团队,保障葫芦产业可持续发展。”当时在场的胡一萍十分激动。“王慧敏书记真是高瞻远瞩!通过三年的‘村官’工作,我就感觉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他会受专业、思维等多个方面的限制。而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母校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胡一萍走的那天,镇里给他们这批离任的“村官”开了一个欢送会。尽管村民们心里恋恋不舍、伤心难过,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孩子们看着他们的眼泪离开,他们更愿意孩子们看着他们愉悦的笑容放心地离开。胡一萍说,三年来,她积蓄了无数的感谢。“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事业的关注,妥善地安排了我们的吃住行,并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帮助我们开展工作;感谢西山沟村的村委,给了我家的感觉,让我有了一个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怀的第二故乡;感谢一起工作的同事对我的关心、帮助和工作上的支持……”

胡一萍还清楚地记得,刚来到村里不久,她因为离家远、人生地不熟和工作过于辛劳而病倒了。“我当时正一个人躺在宿舍,正好我们村的会计姐姐打电话跟我说一些事情,一听说我病了,马上开车过来把我接到医院看病,还把我接到她家,给我做饭、照顾我。”胡一萍说这样的小故事要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而这点点滴滴也是在无数个病倒的夜晚、困难的时刻温暖她心底的暖流。

“我现在老是会想起小胡,想着想着自己就开始难过。”胡一萍的干姥爷—西山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宋德富哽咽着对记者说,“小胡为村里的发展出了不少力,我们都很感谢她!”“小丫头挺能干的,工作扎实,时刻都想着西山沟村的发展。嘴也甜,能跟村民们打成一片。”西山沟村的妇女主任宋丽娟这样评价胡一萍。前几天,胡一萍回西山沟村“探了一趟亲”,乡亲们看到她回来了,都非常热情,只要是地里有的新鲜的杏、李子、黄瓜、西红柿都给她塞。“村里人老是觉得是我为村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反而觉得是村里人给了我很多东西,包括荣誉、成长等各个方面。我不会忘记这个地方,我会时刻关注她的发展,并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回报她。”

葫芦妹离任了,她为西山沟发展的葫芦产业也不会离开,乡亲们对她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却不会减弱,一届又一届的继任者对西山沟村葫芦产业的推动也不会改变。

相信西山沟村的葫芦一定会一如既往的翠绿和生机勃勃。

(执笔人:李纯)

村官感言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西山沟己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葫芦妹”己经成为我美丽的名字,我愿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注出故乡的绿色名片。“葫芦妹”只是北京市几千名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在这支队伍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知识和特长,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奉献农村、服务农民。仅管特长不同、方式不同,但我们的目的和理想是一样的,那就是: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用自己青春和汗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谱写美丽篇章!

记者手记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农村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正如胡一萍说的:“大学生‘村官’是注入农村的新鲜血液,我们必须学会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农村,发挥‘第三只眼’的作用。”

    三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在这白驹过隙的三年里,胡一萍以葫芦为媒与西山沟村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通过胡一萍我知道了,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共谋发展的心,在农村,你就能收获成长,收获喜悦,收获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