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在农村谱写无悔的青春——记原延庆县康庄镇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姜涛

时间:2009-10-26 作者:姜菲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姜涛,男,中共党员,198312月出生,20067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系农学专业,曾于2006320096月任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太平庄村书记助理。在职期间,曾荣获2007年北京农学院服务农村基层先进个人称号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这是姜涛在做了三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后所深刻感受到的。他风华正茂,选择到农村挥洒青春的汗水;他执着奉献,释放自我,让生命得以充分的燃烧;他不断改变自我、迎接挑战、直面困难,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激情与辛劳。

农村释放激情 扎根基地为培育

和大多数“村官”一样,姜涛也是抱着到基层锻炼的态度,选择到农村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初到农村,姜涛对一切事物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他不怕辛苦、也不畏世俗的诱惑,一心要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在实习前两个月里,姜涛便积极地深入到村民当中,了解他们的生活与需要。通过了解姜涛发现,村里的大部分村民以种玉米为生,可是传统的玉米种植每亩地的纯收入不足千元,效益非常低。看到村民一年的辛苦劳动只换来微薄的收入,帮助村民增收,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在姜涛心里渐渐萌发。姜涛学的专业是农学,他想,要想让农民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观,单纯依靠传统的种植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应赶快改变村内传统的种植结构。可要改变村里的种植结构谈何容易,首先要找到适合的新品种和方法来实验,种苗、土地、资金等必需的一系列资源仅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获得的。面对随之而来的困难,姜涛并没有退缩。他整理思路,开始逐个攻破。在种苗的选择方面,他想到了母校——北京农学院,找到了专家顾问团的 金文林 教授 和濮绍京 老师寻求帮助。

北京农学院专家顾问团是专门为像姜涛一样到京郊农村服务的村官而成立的,专家顾问团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帮助村官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谋划策。带着问题姜涛与专家顾问团的老师讨论了许久,专家们最后建议姜涛做玉米和红小豆的套种实验。有了母校的帮助,姜涛获得了种植方向,更获得了信心与希望。然后,姜涛回到村里和村领导协商,讲了自己从最初想让村民增收到后来回到母校寻求帮助的过程,希望可以在村里搞玉米和红小豆的套种实验。村领导听了姜涛的讲述,非常支持他的提议。领导对这个还处在实习阶段,就这么有想法、肯实干的小伙子赞赏有加,并为他提供了实验基地和所需的资金。得到了村领导的支持,土地和资金的问题也顺利解决。姜涛一刻也没有停歇,他马上投入到了实验当中。村民们听说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要搞实验,热情地给姜涛提供农机具。由于是套种实验,很多普通种植可以靠机器完成的工作都必须由人工来完成。顶着炎炎烈日,姜涛把种子一颗颗种在土里,常常干得汗流浃背。这一颗颗种子饱含着姜涛为村民服务、建设新农村的无限热忱。姜涛是延庆县第一个搞新品种实验的“村官”,周围村子的“村官”同事们听说以后,也都纷纷来帮忙、学习。

在培育期间,姜涛的身影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基地里。常常夜里他都会在基地,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情况,以便能够及时掌握作物生长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姜涛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 老师寻求帮助。北京农学院专家顾问团的老师也多次来到基地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就这样,专家的指导,村里的支持,同事们的帮助、家人的关心以及姜涛的精心培育下,作物来到了收获的时节。

看着结满玉米的庄稼地,姜涛顾不得酷暑难耐,一头钻进玉米地的深处。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姜涛忘了实验前遇到困难的苦涩,忘了播种时的艰辛,忘了培育时的漫长等待,甚至忘了刚刚在玉米地里的备受煎熬,他的心里只剩下收获的喜悦。

玉米和小豆虽然获得了丰收,但由于实际的产量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姜涛的玉米和红小豆套种模式没有得到推广。但姜涛并没有气馁,他收获了经验,他知道在进行新品种试种之前,还是要对当地的土质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找到相对适合的品种,进行试种。姜涛也感悟到,要想在农村做出一番大事,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不断积累,他坚信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无私奉献 心系村民

除了认真完成整理党务文件、搞好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等本职工作外,农村有很多琐碎的事情需要姜涛处理,但姜涛说:无论多小的事情,领导或是村民交待给我了,我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在我们面前村民再小的事对我们来说也是大事,而我们自身再大的事与村里的事相比也是小事。有时村民找到姜涛帮忙查资料或是问一些种植技术等其他方面的事情,对村民的请求他几乎是有求必应,能帮的我尽量帮是他的口头禅,只要是他能办到的事情,他绝对尽力办好。即使有些问题是他力所不能及的,他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村民。太平庄村支部书记是一个很有想法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积极带领村民去致富的领导。书记提出的一个想法或是交待的一句话,落实起来往往会让姜涛东奔西跑忙上一阵子。

在太平庄村任大学生“村官”期间,姜涛还担任过两年的管水员。管水员的主要责任是保证村民生活用水的安全,以及在灌溉的时节保证村里每户农民的土地及时的得到灌溉。村里有一口井是专门为村民生活供水的,这口井的供水安全关乎全村的生计,因此为确保井房的安全,姜涛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经常到井房去查看。特别是在奥运期间,为保证平安奥运,姜涛还要到井房值班。在灌溉的时节,村民为了自家的地能够及时得到灌溉,排队等着管水员放水浇地。为了每户村民能够按时浇上地,姜涛和他的同事几乎是不分昼夜在工作,无论什么天气,无论一天中的任何时段,他们都要负责到底。只要是想到为村民服务,我们就会无怨无悔,很有干劲!这是姜涛发自肺腑的感慨。

在做村官的三年里,姜涛周末都很少回家,二十四小时待命就是他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孩子好着嘞,村里的活都帮着干你什么时候叫他,他什么时候到,这是村民们对姜涛的评价,简单的几句话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却是对姜涛工作的极大肯定。

看到老百姓真诚的笑脸是姜涛感到最开心的事情。他的努力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与感激,同时也在村里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为了减轻村民负担,帮助村里的小学生复习功课,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在任期间,在领导的支持下,他还和同村的“村官”王立军共同开办了暑期培训班,放弃休息的时间,义务为村里的小学生补习数学、语文等课程,既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也为村里的家长减轻负担。为了备课,姜涛和同事到书店买教材,回到村里利用网络下载一些题库以及和课程相关的内容,两人各自形成了完整的备课系统。在课上他们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到黑板去做题,教授给他们一些在农村里接触不到的东西,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起初有家长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旁听,当看到两位充满活力又不失稳重的大学生精彩的课程后,他们便放心的把孩子送到暑期培训班,让他们接受 师和王 老师的教育。在暑期培训班结束后,姜涛和王立军给每个学生发了奖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看到村领导赞许的目光,看到家长欣慰的笑容和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时,姜涛感到由衷的快乐。

挥洒青春 实现梦想

在姜涛完成玉米和红小豆的套种实验后,周边村子的“村官”同事们也开始根据自己村子的特点,发展新思路,在北京农学院专家顾问团的帮助下进行新种苗的试种。姜涛也开始尝试新的种苗培育。他又回到学校,找到了陈学珍教授和赵波老师,引进新品种“长寿菜”(甘薯秧)进行试种。但这次试种由于当地的认可度不够高等方面的原因还是没有得到推广。这次的失败让姜涛认识到,任何新种苗都要在进行市场调研、认清市场的需求的前提下再进行培育。

两次失败并没有让姜涛丧失斗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成长的更快,他始终没有放弃梦想,始终在寻找适合太平庄村发展的道路,始终没有放弃带领村民致富、为农村做一番事业的梦想。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借助康庄w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东风,太平庄村成为了康庄镇第一个成功发展设施农业的村子。

200710月左右,村书记提出建设康庄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想法后,姜涛便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项目中。他参与规划、设想,白天在村委会处理各种事务。晚上他便熬夜撰写项目书,有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这次姜涛谨慎地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认为设施农业是适合太平庄村发展的道路。20082月,当很多人还在家里陪伴亲人,沉浸在春节的祥和气氛中时,康庄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康庄镇是北京的风口,每年的四五月份风是最大的,四月初的康庄还飘着大雪。姜涛和其他的村民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状况下,拼命地在基地赶工。但无论多累,姜涛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他心里始终怀揣梦想,他知道自己的梦想就要在这里起飞,村民增收指日可待!

由于这个工程是康庄镇的首例,领导以及村民都没有太多经验,于是领导就带着姜涛和他的同事一起到山东的寿光——有着二十多年建设设施农业历史的地方——去学习。姜涛这时又为母校与农村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他到母校找专家咨询;村里也请专家专门来进行培训;姜涛还自己买书学习。就这样边建设边学习,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姜涛发现目前草莓的销路比较好,而且品种丰富,于是村领导和姜涛共同决定种植草莓。很快,在9月份的时候大棚里就种上草莓。

姜涛的专业是农学,因此基地投入使用后,他开始负责草莓种植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了这次的种植,他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和帮助,并且经常连夜守在大棚里观察记录种苗的生长情况。看着草莓渐渐成熟,姜涛的心情也越来复杂。虽然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实践,但结果毕竟还是未知的,复杂的心绪既有期待好结果的兴奋,也有些对未知结果的紧张。最终,事实证明康庄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一期工程获得了圆满成功。

“草莓的销路啊,采摘都不够了,每周来基地的客户把草莓都摘光了!”这些言语透露着成功的欣慰,是的,他成功了。三年的时间,他耐住寂寞,抵挡诱惑,不断摸索,第一次失败后他放慢脚步,调整自己,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第二次失败后他重新思考,认真审视,在村支部书记的领导下终找到了适合村庄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了让村民增收的梦想。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磨砺,他在失败中不断成长、成熟,最终成就了三年村官生涯的宝贵财富。

康庄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成功建设,在康庄镇开启了成功的先河,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在太平庄村的带动下,康庄镇的其他村子纷纷开始效仿,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来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帮助村民致富、改观村民生活的梦想近在咫尺。

三年的光阴,姜涛没有虚度,他充分地利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村民谋利,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尽情书写青春的篇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

在农村的三年,村民的淳朴、真诚和智慧深深地影响了他,同时,他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虽然是在农村工作了三年,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因在农村而受到束缚,相反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想法越来越丰富。处理突发事件、解决困难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说,我喜欢解决困难,困难w大解决它就行了,怕是没有用的。心态上他更加稳重,更加平和,他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把心态放正,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有新的发现。很多事情,经历过了,才会懂得。在农村干的体力活锻炼了姜涛的意志,同时也强健了他的体魄,为他日后完成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的“村官”生活也让他结交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村官朋友,相似的经历,互相的帮助与支持,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三年的“村官”生活,姜涛早已把康庄镇太平庄村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虽然姜涛现在已经是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蔬菜及油料种子事业部的业务经理,事业正如日中天,但他说不管工作多忙,他都会常回家看看。

                                             (执笔人:姜菲)

村官感言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记者手记

    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作为记者经历从接到采访任务到联络被访者,再到准备采访提纲,到被访者工作过的地方去了解情况,到采访本人,到最后写稿。这个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非常有意义同时也非常宝贵。

第一次联络姜涛得知他已经期满离任,现在人在山东出差。他表示很愿意配合,但只是现在工作非常忙,过一段时间在联络。就这样经过断断续续的联络,终于在 7月14日 的深夜电话采访到他。在采访姜涛的过程中,他非常友好、和善,言语中,透露着他对母校的怀念,对老师的怀念,对康庄镇、对他工作的村子的怀念。采访进行的非常愉快也非常顺利,让我觉得这次采访我是幸运的,感谢所有给我这个机会,并且帮助我这次采访的人。